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大清“镇库”的同宗互证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雁 山 泉 声
  为了镇灾防灾、祈求吉祥、永镇财富,秦汉时期所铸的半两镇库大钱,开创了铸造镇库大钱的先河。历朝历代纷纷仿效,且时有所创新。直至清代,镇库大钱的铸造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待到清末,制机币的出现,并逐渐取代了方孔圆钱,延续了2000多年的镇库大钱才嘎然而止,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满清自1644年入主中原,到1911年宣统退位,共267年,计十个年号,如果算上仅存续了69天的“祺祥”,为十一个年    号。和历代帝王一样,攺元必铸钱。清代每一个年号都铸有钱, 镇库大钱也绝不例外。考察清代镇库大钱,从钱背面的钱文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面钱文为“大清镇库”字样;另一类是背面钱文为“镇库”二字。(本文暂不讨论无“镇库”字样的大钱)下面我们作分类展示、说明。一、背面钱文“大清镇库”字样的大钱。钱面都是各代皇帝年    号,钱背“大清镇库”四字,正背钱文皆楷书。且每代必铸,代代相传,形成系列。每一个系列,从文字书法到型制,都尽量保持一致,整齐划一。具体可分以下四类。1、铜质,缘刻十二生肖镇库钱,直径70毫米左右。

X

X
2、银质,缘刻十二生肖镇库钱,直径70毫米左右。与上图铜

2、银质,缘刻十二生肖镇库钱,直径70毫米左右。与上图铜   质镇库钱同版,银、铜共铸。




3、铜质,宽缘,缘刻十二生肖镇库钱,直径93毫米。

3、铜质,宽缘,缘刻十二生肖镇库钱,直径93毫米。   “祺祥”政权仅存续69天,而镇库大钱仍照铸不误。




4、铜质,窄缘,缘无纹饰,文字相对一致,直径96毫米。

4、铜质,窄缘,缘无纹饰,文字相对一致,直径96毫米。



背面钱文“大清镇库”字样的各类大钱 比较图

背面钱文“大清镇库”字样的各类大钱 比较图



二、背面钱文“镇库”二字的大钱。无论型制还是文字书法,

二、背面钱文“镇库”二字的大钱。无论型制还是文字书法,   无论材质还是纹饰,都比较灵活,不受任何约束,随意驰
  骋,但都按照清代行用钱的的标准,标上钱局的名号。可
  见朝廷对此类钱未作统一规定,任由造钱局各行其是。
  5、宝同局(大同)铸康熙通宝镇库钱,背满汉文,铜质,
  直径110毫米。
  作为地方政府的铸钱局,已经打破了前朝镇库钱不标
  钱局的惯例,而且满汉同堂。




6、宝泉局铸咸丰元宝镇库钱,背满文宝泉,铜质,母钱,

6、宝泉局铸咸丰元宝镇库钱,背满文宝泉,铜质,母钱,   直径120毫米。
  宝泉局铸咸丰元宝镇库钱,背满文宝泉,银质,母钱,
  直径120毫米。
  两钱同版,银、铜共铸。作为中央政府直属的铸钱局,
  也赫然标上自己的名号,说明镇库钱上标铸钱局字号,在
  清代已成常态。







7、宝巩局铸咸丰元宝镇库钱,背满文宝巩,铁质,母钱,

7、宝巩局铸咸丰元宝镇库钱,背满文宝巩,铁质,母钱,   直径112毫米。
  历代镇库钱,材质以铜居多,且是精铜,也有贵金属
  铸制。铁质易氧化,保存极不易,大多不用。清代咸丰年
  间竟然用低廉的铁质来铸造镇库钱,显见当时社会经济已
  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8、宝泉局铸 雍正通宝镇库钱 直径142毫米。

8、宝泉局铸 雍正通宝镇库钱 直径142毫米。   我国历代钱文,都用毛笔书写。这枚镇库钱的钱文,一
  反常态,推翻了过去古钱的文体旧例,钱文不用毛笔书写,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9、宝源局造 镇库钱,铜质,直径分别是93毫米、96毫米、102毫

9、宝源局造 镇库钱,铜质,直径分别是93毫米、96毫米、102毫   米。
  这三枚镇库钱,虽然直径大小不一,但钱文仍然保持一致。
  关键是此钱居然将铸钱局的名号直接用作钱文,而且铸在她的的
  正面。这不能不说是非常大胆的举措,古今中外极其罕见。




10、宝泉局顺治通宝镇库钱,满汉文宝泉,铜质,规格3.8×2.9毫米。

10、宝泉局顺治通宝镇库钱,满汉文宝泉,铜质,规格3.8×2.9毫米。   宝泉局乾隆通宝镇库钱,满文宝泉,铜质,规格3.7×2.8毫米。
  此长方形镇库钱,颇具艺术特色。在历代镇库钱中地位十分
  独特。她突破了中华民族传承了2000多年的方孔圆钱的藩篱,
  另辟蹊径,真可谓是钱币界的一大奇迹! 也是钱币百花园中一
  枝十分难得的奇葩!目前仅见此二品。




背镌“镇库”字样的部分镇库钱 比较图

背镌“镇库”字样的部分镇库钱 比较图



当一件藏品出现在面前时,或许你会感到迷茫

当一件藏品出现在面前时,或许你会感到迷茫
浏览次数:65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宝福样钱的同宗互证   上篇文章:中华古钱币的文化价值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