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熊猫元宝真的是宝中之宝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电影拍摄中有一种叫“闪回”的表现手法,而当熊猫元宝(陈坚版)第一瞬间映入眼帘的的时候,笔者的脑海中也情不自禁的出现了“闪回”的画面。不为别的,只因国宝熊猫的英姿是那么的耳熟能详。
  端坐着的身躯是那样的舒适,四肢戏耍的伸展是那样的悠闲,侧脸张望的神态是那样的惬意,怀抱青翠的箭竹是那样的满足。这不就是那刚诞生时的模样! 让我们闪回那个历史时光,1982年,古有驺虞之说、仁兽之称的熊猫,经过一千五百年烟雨风尘,终于与中国现代金银币结缘,开始它美妙的隆重的酣畅的盛装表演。
  无奈好事自古多磨,表演之刻却遭遇黑白区分之劫。然而,天工正在开物,凹刻折光绝技凿空一个命题,暗面与光面的黑白魅影横空出世,一款采用国画传统白描勾勒手法、肢体布局合理,互不重叠的熊猫坐姿吃竹的形象由此定格,并从此比肩国际普制金币巨孥,数度摘星射月而还,国际加冕。
  定格中,我们从此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陈坚,正是他心和笔的相通,使得熊猫金币元年是如此的吉祥;荣耀下,我们也从此有了另一种文化的品读,那就是“俱往矣,数风流,还看熊猫”的金币文化。
  而对文化的摩挲,有一种亲切到根子里去的召唤,这是人性的本能,况且在浓浓的生活当中,更需在最简单、最直观的行为中来品尝,如果将崇拜与皈依、生活与文化、欣赏与价值结合起来,岂不更好?!
  祈盼中,仍然是陈坚,这位国内屈指可数的工艺美术大师给我们锻打出一种崭新的文化系列――熊猫元宝。元宝,起源于唐,得名于元,铸锭盛行于明清两代,民间寓意“硕大贵重”,是中国货币史上登峰造极的货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凸显其拥有者的财富和地位。
  熊猫,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以毛色奇颖,姿容潇洒,性情温顺,天真烂漫,憨态可掬而深受世人珍爱,出现于距今1200万年之前。目前仅在中国西南尚有少量孑遗,成为动物界罕见之“活化石”。素有“国宝”著称。
  将“两宝”揉合在一起,既是一种题材的创新,又是资源的有效延伸,更是承接历史源流,弘扬祖国丰富的货币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平台。
  在表现上,熊猫元宝(陈坚版)不仅仅限于表面的结合,限于外型与文字的结合,而是注重藏品内涵的把握与表达:古老的元宝造型在当代最新铸造工艺的打造下,既有远古的印迹,又有现代的气息,形状古朴端雅,品质细腻纯正;横面两侧“熊猫”“国宝”文字与顶面上熊猫图案互为呼应,将藏品的核心价值主题呈现无遗,永久铭刻;而铭文文字采用距今数千年历史的篆书形式加以表现,则赋予了熊猫元宝无尽的回味,一方面,铭文凝重端庄,汤汤古风扑面而来,中华文化的深厚脉气在此承续,另一方面,也成为无论是元宝悠久的历史、还是熊猫的演变历史的有力见证;截面两端竹子的刻画,不仅映衬着熊猫元宝核心的主题文化,交待出国宝熊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也揭示着现今生活的另一个理念。
  竹,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嬴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诗中固然有诗人的不入世俗的高洁,但更多的却是诗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而熊猫元宝(陈坚版)将竹子元素引入其中,终将熊猫元宝(陈坚版)的意境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盛世兴收藏。当今的生活已步入小康时代,我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更需要诸多精神方面的东西,这是人生精神的寄托,也是人生挥之不去的宿命。况且对于这样一款融工艺性、文化性、民俗性、集藏性于一体,有着“招财进宝、祈福纳祥”之美好寓意的熊猫元宝(陈坚版)。
  于是,缅怀的历史又将重演。而这个人生美妙宿命的召集者,就是“二宝”相携的熊猫元宝(陈坚版)。
浏览次数:825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脸谱银币七个月涨两倍   上篇文章:品赏脸谱金银币之关羽彩金币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