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收藏知识
文章阅读

为什么我们看着梵高的画会莫名流泪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看着梵高的画会莫名流泪?或许每幅画里都有他燃烧的生命吧
  文/左卓
  一部电影可以美到什么程度?
  近日上映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Loving Vincent)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影片采用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呈现了一场梵高美学的流动盛宴…… 许多人光是看着荧幕上绚烂的色彩、流动的笔触就已经热泪盈眶
  读过梵高书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印象:梵高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
  在弟弟提奥眼中,哥哥文森特从小就精力旺盛。《梵高传》中这样描写道:
  这个兄长既热情、好动、又爱闹腾,同情心泛滥、喜欢刨根究底。
  实际上,他一生都保有孩童才有的心无旁骛的专注力,爱上一样事物就狂热地沉溺其中。
  不论是在津德尔特的河滩里捉甲虫,收集画册,传播基督福音,狂热地阅读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还是掌握色彩的碰撞,他做任何事都出于孩童般的热切、盲目与率直,甚至连读报都能令他激情澎湃。
  举个例子,《梵高传》里写他1885年参观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看到伦勃朗的画作《犹太新娘》(The Jewish Bride)时就仿佛钉在了原地,再也不肯走了,陪他一起参观的朋友科森马克尔只好自己去逛,逛完一圈回来,发现他还在那幅画前……
  在科森马克尔的回忆中,当时的梵高是这样的:
  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一会儿攥紧双手陷入祈祷般的冥想,一会儿凑上前、隔着几英寸专注地盯着画布研究,一会儿又后退几步远观,把挡住自己视线的人全都赶走。
  1880年,27岁的梵高仍然一事无成,但他在这一年终于拿起画笔,发现了人生真爱,热情之火再度燃起。
  梵高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走上了画家的道路。他把每个月大部分的钱用来请模特、画人像,只留一点点吃饭,常常忍饥挨饿、如痴如狂地练习画画。
  梵高此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绘画训练,半路出家的他在不断临摹大师作品中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只是他的风格并不被人们所接受。
  梵高认为应当坚持自己的艺术独特性和自己作为创作者的个性。他对弟弟说:
  就让我们画吧,带着我们所有的缺陷和特质,保持我们的本真。
  我希望人们看到我的作品时说,这个人感受得很深刻,这个人感受得很细腻,尽管我的作品有所谓的粗糙感,也许正是因为我的粗糙才让人们有这种感想。
  在无数封信里,他乐此不疲地给弟弟讲述自己对色彩的理解,陶醉地描述着自己看到的和笔下在画的色彩。
  在乡村见到的美景是这样的:
  蜿蜒的流水形成一片片翡翠绿或宝石蓝……泛白的橘色夕阳,让田野仿佛泛成蓝色,太阳是无与伦比的金黄。
  梵高古怪偏执又自大的性格使他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
  他也有抱负。被父亲逐出家门时,他曾在给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
  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一个行事古怪、格格不入的人。一个在社会上一文不值,今后也不会有任何地位的人。总而言之,比最卑微的人还要卑微。
  “非常好,就当他们说的一样也没错,但我会用我的作品告诉世界,我这样一个怪人,这样一个小人物,心中到底拥有着什么。”
浏览次数:62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