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藏家23年集齐清代成都府16枚银锭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在清代,地方的州县征税纳赋后,将银子铸成统一形状,再上缴国库,是为银锭。和古装电视剧里的银锭不同,现实中的银锭为碗盏形,上面刻着铭文,底部还有很多小洞。在光绪年间,一枚银锭(十两)就能买两亩良田。
  高中时的一次偶遇,使得谭成和银锭结下了不解之缘。23年来,他一直在各地收集清代成都府的银锭,总共花费了二十多万元。前不久,他拍卖购得什邡县的银锭,终于集齐了清代成都府3州13县的银锭。
  在这一枚枚十两重的银锭背后,可以看出那时成都的繁荣昌盛。
  16枚银锭 保存得很好
  昨日下午,在浣花南路306号,谭成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拿出了16枚银锭。谭成介绍,这些银锭是清嘉庆到宣统年间的官方银锭,每个重十两,约合现在的350克。和电视剧里小山样的形状不同,真正的银锭整体呈碗盏形,边缘乌黑发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在银锭的表面,还刻有各种文字,均为繁体字,从右至左排列。在一些银锭上,刻着地名和时间,如“新繁县”、“成都县”、“光绪二十九年”等。此外,还有一些银锭上刻着其他的字样,如“匠兴顺元”、“兴隆号”。
  谭成说,这上面的文字,就相当于银锭的“身份证”。由于是官方的银锭,因此上面都刻有地名和时间,比如“灌县”就说明这枚银锭是当时在都江堰打造的。“匠兴顺元”,则说明银锭由一名叫兴顺元的工匠制作。
  23年 集齐16枚银锭
  集齐这16枚银锭,谭成花了23年时间。1988年,读高中的谭成在逛猛追湾的文物市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枚金堂县的银锭,“花了300多块钱买下来,当时是大数目了。”
  后来,经过查看历史文献,谭成发现,当时成都府所辖3州(简州、汉州、崇庆州)13县,每个州县都会打造刻有自己地名的银锭。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将清代成都府辖区内所有的银锭都收集起来。“那时还没有人集齐一套,将当时成都各个地方都囊括进来。”谭成说,后来他经常到文物市场逛,参加各种拍卖会,同时委托一些老藏家,各处搜寻成都府的银锭。
  今年年初,他从北京拍卖会上购得了什邡县的银锭,终于集齐了成都府的16枚银锭,总共花费二十多万元。
  银锭背后 承载老成都的文化
  据谭成介绍,清代成都府所辖的范围和现在的成都市有所不同。简阳、广汉和什邡当时都属于成都,而大邑、蒲江等地还未划入成都。而地名也有变化,清代简阳称作简州,广汉则叫汉州。随着历史变迁,不少地名的辖区也消失了,比如当年的崇宁县,如今就被撤消了。
  成都金牛钱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春明表示,在逐一检查了谭成的藏品后,可以断定这16枚银锭都是真品,囊括了清代成都府3州13县的银锭类型,承载着老成都文化,作为一整套藏品,价值很高。当时这些银锭很少流通,都是官员或殷实富贵之人才有。在光绪年间,一枚银锭就能购买两亩土地,盖一间四合院。
  谭成说:“我希望这些银锭能留在成都,如果有关于成都历史和民俗的博物馆,我会捐出这些银锭。”
  成都商报记者 梁凡 摄影记者 郭广宇
浏览次数:74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福州老车管员珍藏苏维埃铜币   上篇文章:1980版50元暴涨至2300元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