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收藏知识
文章阅读

2万元买的玉貔貅竟是塑料做的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众多玉器收藏者不识货上了大当
  2万元买的玉貔貅竟是塑料做的   良渚古玉璧
  昨日,省首届珠宝玉器艺术品博览会在汉口崇仁路收藏市场开幕,早上6时许,便有民众手捧宝贝从三镇甚至孝感、黄石等地赶来,迅速排起长队。
  鉴识专家们为300多名市民的千余件宝贝进行了鉴定,发现不少人因为不懂行、不识货,花大价钱买的、当作宝贝的收藏品,竟是一文不名的假货。
  市民老黄抱着花了2万元买的足球般大“玉貔貅”,兴致勃勃地找到专家问:“这值多少钱呀?”专家答:“这是塑料做的,不值钱。”他大惊失色,一再说:“不会吧?你抱抱,这么重呢!”
  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解释,一些不法商贩用白色透明塑料冒充玉器,里面用水泥等当填充物,专门哄骗不懂玉的人。这些大件很重,做工粗糙,用手一敲就砰砰响。
  家住武昌的张爹爹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红布,露出一个白色略显透明的“玉佩”。著名专家蓝蔚一看就看出,是玻璃做的。张爹爹失望地说:“我是冲着它是明代玉佩,才花千把块钱买下的,没想到一钱不值。”
  用激光加色做手脚
  劣质玉变身“上等美玉”
  一个手镯子,在灯光映射下,泛着绿色莹光,许多人以为是“上等美玉”,但在昨日的鉴宝现场,不少这样的绿镯子和绿摆件,都被专家判为“伪劣品”。
  专家称,在很大程度上,颜色决定着玉器材质的好坏。有人就专门在品质差的玉材上,用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做手脚,给玉加色染色,使差玉看上去貌似“上等美玉”。
  在昨日的鉴宝现场,常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拿出20多件有着唐宋明清样式的“古玉”,将桌子摆得满满的,但专家的评价只有一句:这都是仿制品,不值钱。许多市民闻言连呼上当。
  用现代工艺将普通玉器仿制成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玉”,这在昨日的鉴宝藏品中,竟占了近七成。
  “多看 多学 少买”
  专家教你怎样鉴别玉器真伪
  人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器成了近年来市民收藏投资的一大热点,昨日,许多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最头痛的是,随着制假贩假工艺高科技化,玉器的真假太难辨别了。
  “不懂玉的人,要多看多学少出手。”昨日,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建议市民,收藏和投资玉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起步阶段一定要多向懂行的人请教,多逛逛市场,谨慎出手。
  他说,判断一块玉的好坏,要从造形、做工、材质和年份这几个方面来鉴定。目前市场上那些工艺粗糙、色彩成块状、个大沉重的东西,号称是年代久远的“古玉”,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吃亏上当。
  记者 戴红兵 通讯员 易有章 陈小红
浏览次数:1756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