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收藏知识
文章阅读

细说五彩瓷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文/陈 瑜
  有人说它是美在大红大紫,妙在古色古香;有人说它一红顶万红。
  也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陶瓷匠人有意识地把中国绘画¬搬上陶瓷器皿的过程。在当时的工艺条件的制约下,它仍显示出中国匠人对中国绘画¬风格的直接追求,其巧思妙心,深合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
  它就是五彩瓷。
  公元1686年(康熙25年),泰国派遣使者到法国,送给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他的臣僚们无数珍贵的礼物。其中大受欢迎¬的,就有中国的五彩瓷。
  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竞相争夺,最终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成交价格最高的中国瓷器。
  一个时代过去,一个时代又来,五彩瓷似乎是永远的礼物和珍品。
  环环相连 讲究多多
  什么是五彩?它又称“古彩”、“硬彩”。五彩,含多彩之意。特点是颜色丰富繁多,五彩斑斓。五彩所用的颜色,一般来说有红、黄、翠、紫、绿这五种基本色。用色虽然不多,但是花饰们却能巧妙地运用发色效果,尤其是红绿两色的搭配,构成对比强烈、鲜艳明快、古朴大方、协¬调统一的色彩特征。
  五彩系在已烧成的素器上以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于770℃—800℃炉中二次焙烧而成。因其线条明朗,烧成温度稍高于粉彩,但又不及粉彩柔和,故又称为“硬彩”。
  五彩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是景德镇首创的釉上彩绘的一种传统瓷。康熙五彩曾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形式盛行一时。但到了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瓷更符合中国画¬的表现意蕴,五彩于是退隐江¬湖,出于对前朝视为“古”的传统观点,所以,五彩又称“古彩”。
  做一件五彩瓷很难,因为它怎么搭配色彩,用哪些色料,都有讲究。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钻、铜¬、锰、锑等矿物元素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五彩瓷的精美还依赖于整个制瓷过程。从制坯、烧成、彩绘、二次烧成,环环相连,马虎不得。明清时景德镇制瓷分工很细,仅彩绘一项,《景德镇陶录》记载,就有“乳颜料工、画¬样工、绘事工、配色工、填色工、烧炉工”。
  五彩在画¬彩时也有严格的工艺规定。“至画¬瓷所需之料,经¬月之后始堪应用。”画¬彩时“须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合,必熟谙颜色火候之性,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其用颜料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便于渲染,胶便于榻抹,而清水调色则便于堆填”。
  在制瓷工艺中,烧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景德镇陶录》云:“白瓷加彩后,复须烧炼,以固颜色。爰有明暗炉之制。小器则用明炉,口门向外,周围炭火,置铁轮其下,托以铁叉,以钩拨轮使转,以匀火气。大件则用暗炉,高三尺余,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将瓷器贮于炉,人执圆板以避火气,炉顶泥封,烧一昼夜为度。”烧彩,火度最重要,火度高了,有些颜料就出现流动;火度不够,颜色不发亮,釉面灰暗。因此,烧成工艺是决定五彩成败的关键。做一件精美的五彩,可谓难也。
浏览次数:1817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江南书画伪作面面观   上篇文章:鉴定琉璃器皿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