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收藏知识
文章阅读

专家建议收藏先武装脑袋:捡漏比中大奖还难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春节期间是串亲访友的好日子,也是众多收藏迷相聚最多的时光,盘点一下一年的“收获”,切磋一下技艺,这对收藏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件再快乐不过的事了。然而记者了解到,随着文物古玩投资持续升温,很多不懂收藏的人也开始在家中翻箱倒柜,寻找“家传国宝”,或走进地摊、古玩市场梦想能“捡漏儿”。现在,这种全民热衷收藏的局面已显现出诸多问题,令人担忧。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大款60万买回仿古玉
  近日,记者采访了文物古玩的收藏人士,他们普遍认为,现在有些收藏者非常盲目,有的人见到东西就想买,而有的人张嘴就开出天价,收藏的实际价值被严重扭曲。此外,文物古玩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假货赝品,一些初涉收藏的人士很容易上当受骗。圈内人士李先生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他朋友的经历。
  李先生的一位房地产老板朋友,近来爱上了古玩收藏。今年大年初五,那位朋友邀请几位收藏界的朋友在一起聚餐,其中有一位还是北京古玉收藏方面的专家。席间,房地产老板拿出春节前去泰国旅游时花60万元人民币买的两块古玉,说是唐朝的玉还有鉴定书,想请北京的专家帮着看看。专家瞅了一眼,说鉴别古玉要几个月的时间,一下子不好下结论,就匆匆告辞离开。李先生看后认为,那两块古玉是仿古玉。也就是说,玉是真玉,是用仿古技术“做旧”的新玉,新玉与古玉的收藏价值相差极大,那两块仿古玉最多不超过三万块钱。李先生说,玉年代越久远,玉的表面就越润越亮,而制假者可以将新玉用70℃的热水浇玉的表面,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初涉收藏的人士往往真假难辨,那位房地产商就受了这个骗。据他所知,像那位房地产商那样为淘古玩花大头钱交学费的人不在少数。
  网络信息助长淘金热
  6日,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春节前夕,一位市民拿着一枚铜印找到文物站,要求进行鉴定,称这是自己在文物市场上花1000块钱买的。刘站长仔细看了一下,印身上有多处焊接的接口,看到这儿他就告诉来人这铜印值不了几个钱。对方很不高兴,说他在网上查了,网上有人说先秦的印就这样,市场价能值5万元。刘站长告诉来人:“我不知道网上凭什么说这铜块能值那么多钱,但我能说出它为什么不值钱,焊接技术是近代才出现的,你这块铜制的印有接口,不可能是先秦时制造出来的。”听到这些,那人才哑口无言。
  刘站长介绍说,类似于这位市民的例子很多,在来要求鉴定文物的市民中,持有的“文物”85%以上是赝品、假货。市民有收藏热情是好事,但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在如今的市场中“捡漏儿”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在业界,以市场价格买到真东西就算是真正的“捡漏儿”了。
  刘站长说,现在收藏者的阵容像金字塔,在塔尖上的是少数有经济实力和眼力的收藏家,他门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找到有关专家替自己“掌眼”,在金字塔底部的则是人数众多的民间收藏者,他们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鉴定经验的缺乏,成为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高科技让造假防不胜防
  采访中,一些专家向记者介绍了文物的造假术。省收藏家协会顾问何宏告诉记者:“有些赝品之所以能卖个好价钱,主要是仿造得非常成功。高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文物造假上,使作伪登峰造极。打个简单的比方,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做出的东西和原物一模一样,而硅橡胶翻模技术的运用,使仿品上的花纹与原物没有任何差别。还有电脑刻章(电脑刻制的印章与真品的印章如出一炉);照片合成(把名家与伪品合影在一张照片上使人信以为真);伪品出版(利用人们相信著录的心理,花钱将伪品出版印刷)等,让众多初涉收藏者防不胜防。”
   
浏览次数:1720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认真学习知识 收藏名家书画如何少交学费   上篇文章:收藏界不相信99%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