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银锭中间突起底部无蜂窝:假货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银锭中间突起底部无蜂窝:假货

  清代"银蛋挞"正面。

银锭中间突起底部无蜂窝:假货
  清代"银蛋挞"底部。

银锭中间突起底部无蜂窝:假货
  这两枚银锭中间凸起,并非真品。

银锭中间突起底部无蜂窝:假货
  假银锭的底部无蜂窝。
  "十几年前我用3000多元买下的元代50两银锭,两三年前卖出20000多元;最近一名中国钱币学会专家听闻后连连表示可惜,因为这枚银锭目前价格可为30万~50万元"。近日,一名钱币收藏者谈及银锭收藏市场时表示,近几年银锭收藏热度上升,以前三五千元的"高价"已不足道,好的银锭价格至少以"万元"为单位。不过民间收藏的"银锭"五花八门,难见真品精品,专家学者们还是一再强调爱好者不要急功近利,要学好相当的基础再行收藏。
  随着"银锭热"的兴起,普通收藏者手中也出现各式各样的藏品。在近日一名读者来信中提到:"我朋友有银锭两枚,祖辈遗留下来的,其面有三行楷书铭文:左为'丁丑年造',右为'四十八两',中间是四个楷书大字'大明元宝',经实测,这两枚银锭形制比较标准,造型统一,元宝正面通长107mm,厚度60mm,上下端等宽55mm,阔腰处宽63mm,底面通长61mm,上下端等宽38mm,腰宽43mm,重量为1500克。"
  从图可见,两枚银锭中间都有明显的突起,与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元宝"形制相似,符合老百姓对银锭的认识。但是,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历代银锭中间都无突起,反是下凹,是因为方便银锭的叠放和保存,有突起的明显无法顺利叠放。
  另外,广东省钱币学会专家草芳老师还指出这两枚银锭存在的纰漏:一般银锭中间的文字是阴文(即下凹文字)而不是阳文(即凸起的文字);这两枚银锭的底部并无蜂窝(即铸银锭时因高温而在银锭底部形成的多个小孔);从图还可看出这两枚银锭的银质不纯,而旧时银锭一定由纯银所制;另外,明代的银锭上并无"大明元宝"的讲法,旧时也一般不会用"丁丑年",而是用年号+年份,如"永乐五年"。
  广东地区旧时不用"银蛋挞"
  但不可否认民间的确存有真品。近期读者寄来的图片中,有几枚银锭与普通市民印象中的银锭毫不相像,经草芳老师初步鉴定,竟非常接近实物,很有可能是真品。从图可见,该枚银锭样子很像广东人爱吃的"蛋挞",与传统的"元宝"相差甚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枚"银蛋挞"非常有可能是清代的多种银锭之一,但少在广东地区使用,当时广东多用普通形制的银锭。
  从图片可见,"银蛋挞"中央有一个戳印,上有类似"财×县"的字样,而其他"银蛋挞"上有"恒兴×"和"永隆裕"字样,应该是当时的钱庄名或地名,在当时流通时可加强银锭的认可度。
  银锭中间还有明显的突点,是铸银锭时流银的最后凝固点。从图可见,银锭底部的蜂窝非常明显自然,进一步印证其可信度之高。在读者提供的图片中还有一枚被切掉1/4的"银蛋挞",是当时使用时切下作为碎银使用。由于有所破坏,也损害了这枚银锭的收藏价值。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浏览次数:1188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