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诸子2017非常传承

来源/作者:网络 |






  展览日期

  2017年12月16日~2018年1月15日

  开幕时间

  2017年12月16日15:30

  展览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111号东宝大厦?诸子艺术馆

  策展人:赵军

  学术主持:杨维民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李晶彬、方政和、王晖、苏锐

  胡健、管春雷、黄欢、韩非

  主办单位

  南京?诸子艺术馆

  非常传统之新粉本

  文 | 杨维民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久远,发始于西汉,兴盛于魏晋,成熟于唐宋,于元明文人画大兴之后逐渐式微。工笔画在特殊历史语境中形成了稳定而独有的语言体系与美学架构,这成为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历史一往无前,工笔的语言体系在新时期面临了当代性的考验。要发展出当代工笔画逻辑的合理性,就不能忽视其在历史语境中的上下文关系,不能片面迎合时下艺术潮流来寻求工笔的当代表述。如何回归到当下的本土文化情境中深入思辨,建立一种基于新的美学范式之上的学术实践成为当下工笔画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晶彬《后园-粉春》52X75.5cm

李晶彬《后园-粉春》52X75.5cm   工笔作为一种从古典绘画技法中逐渐演变形成的语言系统,承续了中国古代绘画最核心的本体语言,寻求其当代的发展亦应建基于此。东方美学体系始于以线勾勒、设色渲染的绘画样式,东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差异,即在于“线描”与“图绘”的不同,东方绘画的主要观察表现方式,是对客观物体的边缘线进行提炼,进而呈现出平面化的特征;西方则是偏向于从形体表现入手,建立一种立体的认识。

方政和《为爱秋声》96x35cm

方政和《为爱秋声》96x35cm   “线”可谓是东方绘画的根基所在,也奠定了中国绘画语言特质和中国绘画造型观念之基础。追溯东方造型语汇中“线”的发展路径可以“粉本”为源,元代汤垕《画论》写到:“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工笔“粉本”即古人画稿,经摹拓前人笔迹使绘画有稿可依、有法可循,亦有底本、基础之意。作为工笔画的传统创作方式,粉本容纳了东方艺术的审美意趣与规则范式,也是传统艺术教育中研习画艺、传承技艺的重要渠道。今人可通过研究粉本,来探索“线条”这种具有东方文化身份的语言本体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表述的可能,以文化自省、自觉的态度逾越他者逻辑,建立当代工笔的话语体系,实现工笔画的时代转型与纵向发展。

王晖《相对论1》73x45cm

王晖《相对论1》73x45cm   工笔画的现代之变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重要一环,西学东渐的力量参与了工笔画的现代重构。当代工笔画发展中面临着两个重要“缺失”:一是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的引入所造成的工笔画语言的主体性缺失。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徐悲鸿提出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确立的以透视学、解剖学为基础的写实绘画语言体系,作为中国学院美术教育与主流美术的正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笔这种东方传统绘画在历史中积淀的学理体系;二是“当代性”介入过程中的价值观缺失。

苏锐《翼》120×80cm

苏锐《翼》120×80cm   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画的“当代性”转型中,工笔画作为传统架上绘画形式,从当下艺术语言演进的时代诉求上已显露出式微之态。面对现实,艺术家们选择从传统中走出,开始以图像化、情节化的叙事以及关注当下的视角和观念,为工笔寻求当代性表现的可能,内容成为工笔实践的核心,传统工笔的媒材、技法沦为图像制造的服务手段。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中工笔的传统范式呈现出的隔阂与错位,当代艺术思维逻辑下偏重于观念化、形式化的创作实践,致使当下的很多工笔创作执着于图像表面当代性与西方语汇的表现,忽视了工笔特有的媒材的书写性,以及随类赋彩等古法形态,使之渐入美学系统与语言系统延续的双重瓶颈。而作为一种典型的绘画类别,工笔特殊的语言系统及蕴含的东方美学传统,才是其区别于其他画种及西方绘画的根本。因而,在当代语境下发展工笔画应当抓住其根本的要义,在融汇东方美学传统、把握工笔特殊的语言系统以图革新,这样,工笔画相应的美学系统与文化价值才能随之生成。

胡健《一步青云5》94×50cm

胡健《一步青云5》94×50cm   除此之外,还应树立当代工笔画的美学结构观。当下对于工笔画的一个误解在于,每当人们谈到中国画语言技法时,都不自觉地将“工笔”与“写意”并置或对峙,比对出二者审美上截然对立的表面形态。然而在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尚意”、“任自然”的追求中,“写意”从来不仅仅是技法层面的特征,更是融汇了东方审美的基本脉络的呈现。而工笔画从一开始就注重写意精神的表达,以“尽其精微”、“以形写神”、“传神达意”、“工而尚意”为审美诉求。后来的写意画也由工笔发展而来,所谓“工写同源”,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典绘画中对于“意”的体验与崇尚。

管春雷《秋声图》45.5×300cm

管春雷《秋声图》45.5×300cm   因此,可以说“写意性”是工笔美学体系中的核心,也是东方文化的根性存在。在当代艺术观念实践、语言实践日趋多元的今天,确立工笔在全球化文化环境中的本土语言身份,就需要从东方特有的美学体系——“意象”中寻求源流与当下转换的可能。当代工笔发展,需要以中国古典绘画美学范式为粉本,构建当代工笔画的语言及思想体系,以革故鼎新的态度挣脱前人陈规,拓展工笔语言和思维的当代路径,创造工笔在未来美术史中的非常传统之新粉本。

黄欢《万物系列之23》45×68cm

黄欢《万物系列之23》45×68cm   任何创造都是传统文化的破旧立新;任何创新都是传承开拓的再融合。南京诸子艺术馆举办的“非常传统——当代中国工笔画家邀请展”,集结了李晶彬、方政和、王晖、苏锐、胡健、管春雷、韩非、黄欢八位当代中国工笔画代表性艺术家。他们能从大江南北众多70后工笔画家中脱颖而出,正是他们深厚的人文学养与充沛的创作潜质在中国工笔画传承与创新中自然自在融合的精彩体现。他们不懈地坚持传承、不断地努力创造,拓展出当代中国工笔艺术传承、创造的新语境。
  新语境呈现新粉本;新时代创造新经典!

韩非《香闺冷四》58x68cm

韩非《香闺冷四》58x68cm


  来源:微信公众号(诸子艺术馆)
浏览次数:61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