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47种广东古籍跻身国宝

来源/作者:网络 |
  新华网广州3月19日电 (李培 宋玲) 昨天,"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德分馆正式挂牌。与此同时,47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珍贵古籍馆藏,近日公示入选首批文化部"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名单。
  专家介绍说,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后,将拟订全省古籍保护工作总体计划,还将协助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等。
  47种古籍件件堪称珍品
  近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示的首批2346部汉文古籍名录中,广东省入选善本古籍47种,件件堪称珍品。其中,《泥版试印初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书。由清代翟金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印制,而泥活字及其印刷方法由毕升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但泥活字印品宋、元、明三代均未见传世,故此书具有特别重要的版本价值。根据文化部颁发的《古籍定级标准》,定为一级古籍。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由清代翟金生撰写,他受沈括《梦溪笔谈》的启发,将一生的精力潜心钻研泥活字印刷。他经30年的不断研制,造成大、中、小、次小、再小等五副不同字号的泥活字,共约10万多个。
  还有一部明代万历年间的朱墨套印本《吕氏春秋》(26卷),原题"宋镜湖遗老陆游评,明天目逸史凌稚隆批"。陆游评在上面版框外,朱色;凌稚隆批点随正文,除圈点外,偶有一两字点评;书首还有明代大臣方孝儒作序,也被定为一级古籍。而另一部《广东通志》(70卷)由明代嘉靖年间黄佐总纂,现在传世的完整版仅有两部。该古籍记载远古至明嘉靖时期广东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概况,弥足珍惜。
  岭南古籍保护难题多
  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说:"岭南战乱频繁,天气酷热,大部分古籍都有损毁,保护状况堪忧。"倪俊明介绍说,据估算,目前全省各图书馆现藏古籍超过百万,而其中的古籍善本占10%左右。而成立省古籍保护中心后,将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各地区图书馆为中心,进行广东私人藏书的普查,鼓励私人收藏家到公共图书馆进行古籍书登记和鉴定。
  倪俊明说,目前针对岭南古籍的保存方法,中山图书馆等工作人员已探索出比较成熟的方案,主要使用樟木柜存放古籍,然后外加樟木板分割古籍,以避免虫蛀,此外还引入真空杀虫机等先进技术保护古籍。专家透露了修复古籍所需要的精巧、耐性,一部年久纸张粘连的古书,可通过水蒸的办法使其松散,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其逐页掀开;而对那些纸张变脆的书本,更要精细修补以免变成碎片。
  "保护中心成立后,将对全省的古籍,按一、二、三级的破坏标准划定等级,分步实施保护修复计划。"倪俊明说。
  "新成立的省古籍保护中心旨在向全省推广古籍修复技术,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倪俊明告诉记者,一个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的成才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磨练,而全省目前古籍修复人员奇缺,新成立的省古籍保护中心也仅有9位专家。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省内古籍收藏单位状况参差不齐,大多数收藏单位硬件设施不足。专家建议,现阶段应当考虑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鼓励那些规模小、存量小、条件差的小型图书馆将古籍"寄存"到收藏条件较好的大型图书馆。
浏览次数:802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