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李伟:搜尽门墩圆旧梦

来源/作者:网络 |
  在一个坐北朝南的凉亭旁边,数十对门墩摆放得整整齐齐,麒麟的、瑞兽的、喜鹊的,各种门墩应有尽有。而这些门墩,只是李伟的部分收藏。
  刚做完手术的李伟坐在椅子上对笔者讲述起他近半个世纪的门墩收藏史,时而激动,时而遗憾。“一对门墩二十年前可能是200块钱,今天它仍然是200块钱。作为一个老北京人,一个炎黄子孙,我收藏不是为了卖钱,只是想尽我的一份力量给这个城市留下点纪念。”从李伟的话中,虽然体会不到他收藏过程中的艰难,却能体会到他对门墩和老北京建筑文化的钟爱。
  李伟的收藏历史要追溯到他的童年。他的祖父和父亲酷爱收藏玉器和古钱币,或许是收藏世家的熏陶,也许是李伟对老北京四合院的情有独钟,在李伟八岁那年,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藏品——一对门墩。说起这件藏品,李伟不好意思地笑了,因为这是以挨打为代价换来的。
  在李伟八岁的时候,正赶上附近一带的四合院拆迁。看着工人把别人家的门墩噼里啪啦地用铁锤砸碎运走,李伟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自家门墩的命运。因为从小就在四合院长大,小时候,李伟每天骑在门墩上摇头晃脑地背唐诗,那是爸爸留的家庭作业。闲暇时,李伟和小伙伴们绕着门墩嬉戏。“门墩是我童年的见证,是我的朋友。”李伟说。
  正因如此,当父亲要遗弃这对门墩时,李伟又哭又闹,非要带走门墩不可。带上几百斤重的门墩无异于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当时忙着收拾东西的父亲急了,随手给了李伟一巴掌。李伟清楚记得那是从小到大第一次挨打。挨了打的李伟仍然不死心,就去找奶奶。嘴里不停地念叨:“把门墩带走吧,把门墩带走吧!”心疼孙子的奶奶不忍心了,终于说服了爸爸,带走了门墩。
  如果说李伟的第一次门墩收藏是源于对“儿时朋友”的保护,那么此后大规模的门墩收藏则就是他对老北京建筑文化的执著守望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李伟系统地收集门墩等建筑构件。他的亲人和朋友曾极力劝阻李伟,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什么经济回报。可李伟不这么认为。“我没能力完整地保存四合院,但可以保存它的建筑构件,那一砖一石都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
  如今,李伟已经收藏了400多对门墩,是当之无愧的民间收藏门墩第一人。李伟说,他的每一对门墩都有一个故事,而他最喜欢的是一对狮子门墩。
  这对门墩上镌刻的纹理凹凸有致,形象栩栩如生,两只大狮子面带微笑,匍匐在地上。它们的背上骑着一群小狮子在嬉戏,一幅家庭和谐的温馨画面。但李伟得到这对门墩也是颇费周折,因为门墩的主人说什么也不卖,担心犯文物买卖的错误。李伟来来去去光顾了数次垂花门,但主人还是坚决不同意。就在李伟为得不到这对漂亮门墩而惋惜的时候,事情迎来了转机。
  “那天恰巧大人不在,他家上初中的小女儿正在摆弄邮票。在和她攀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邮票不全,我立刻跑回家把自己收藏的邮票都拿出来,给小女孩凑了七十多张。”当四合院主人回来以后,看到女儿拿着一大堆珍贵的邮票,终于被李伟的执著所打动,把门墩送给了李伟。那时候,一张动物邮票的价格在市场上已经炒到了3600元,但是为了换取这对狮子门墩,李伟也顾不得多少钱了。
  现在,北京的四合院已经拆得差不多了,李伟的门墩收藏似乎也将告一段落。李伟说,现在要做的是怎样将这些门墩好好地保护起来。2002年,李伟创建了松堂斋博物馆,位于琉璃厂一带。博物馆是清代传下来的二层小楼,明代雕刻的大象门墩,彩绘雕花的古朴门窗,就连门前的栅栏都按照旧时大栅栏一带的规格建造。展品从春秋年代的双鱼纹罗锅瓦,到民国石刻八仙门墩,近千件展品穿越两千余年。但是近年来琉璃厂一带门可罗雀,松堂斋博物馆虽然是全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却终究逃脱不了人迹罕至的境地。于是,李伟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就是用他收集来的这些建筑构件,盖一座最传统的四合院,好让这些老物件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在国子监雍和宫附近,有四个牌楼,第一个牌楼的四合院就是李伟的家。如今,李伟已经把松堂斋博物馆整体搬迁到了这个四合院中,期望能令更多的人走进他的博物馆,来了解老北京的门墩和建筑文化。
  一个民间收藏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耗资数十万元,收藏了400多对门墩。别人收藏是为了将来增值,而李伟从来没有卖过一件藏品。他说,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老北京四合院的象征保存起来,给后代留些纪念。这是一个老北京人对北京四合院文化的浓厚情结。“当后人念起‘小小子,做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儿’的童谣时,却发现门墩早已经成为历史,他们会作何感想?”李伟意味深长地说。(张兴军)
浏览次数:784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