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中山图书馆破书 9名专家花700年也修不完

来源/作者:网络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图”)馆藏的47万册古籍中,超过七成,即超33万册古籍有不同程度残破,亟待修复。
  目前中山图书馆特藏部修复组只有9名成员,平均每人要负责3.6万册,按近年来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完成3本的修复量,要修完这些古籍需要700年以上,但经过修复的古籍可以旧貌换新颜,再保存几百年基本没有问题。
  所谓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之前的书籍,古籍载体包括竹简、帛书、石刻及纸本。据统计,目前我国公藏单位的古籍总数超过300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超过250万册。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介绍,目前初步估算广东省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连同科研、文博、宗教等单位以及私人,所藏古籍总量过百万册,其中古籍善本约10万册。
  3本古籍至少1本“破”
  广东古籍收藏有两大“巨头”,即中图、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图大约收藏了47万册,中大收藏了30万册左右。中图收藏的善本32486册(件),古籍线装书210033册,金石文献14248册,古籍丛书105580册,地方志书33282册,广东地方文献10多万册。
  倪俊明说,广东省内古籍的数量及质量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广东潮湿、炎热的气候给古籍收藏带来难题,以该馆为例,馆藏的47万册古籍中,有超七成,即超33万册古籍有不同程度残破,亟待修复。也就是说,平均每3本古籍,就至少有1本亟待修复。另外还有10万余册民国文献需要进行抢救性修补。
  古籍“委身”铁皮文件柜
  “我们目前对古籍的修复分‘两条腿’走路”,倪俊明这样说。所谓“两条腿”,是根据书本的残破程度,实行原生性、再生性修复。原生性修复即“原书裱补”,在对书本原件进行手工修补,而再生性则是对古籍进行影印出版、数字化拍摄等,将古籍文献“数字化”。此举可避免查阅者直接接触古籍,使古籍的纸张避免了损耗,从而起到了延长古籍寿命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由于经费等问题,古籍的保存状况不尽人意。除了善本有个专门的书库,“享受”恒温、恒湿、防虫等特殊待遇外,其他的古籍全堆积在面积狭小、条件简陋的书库里。去年起因中图改扩建工程的原因,不少书籍不停“搬家”,只能“委身”在铁皮文件柜里。
  除保存条件不尽人意外,修复设施落后也是一大“硬伤”。据了解,目前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并且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检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而我国图书馆至今尚未有文献保护国家实验室,缺乏科学的监测和试验手段,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古籍修复工作的进展”。
  倪俊明表示,古籍的保存状况有望在二三年内得到改观。中图改扩建后,现有旧馆的后面将建一新的古籍与地方文献书库,总面积达3千平方米,采用地下三层结构,不仅恒温恒湿,还防尘、防晒。
浏览次数:759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龚泽军:低调的书画艺术家   上篇文章:旧书的价值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