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警惕威胁收藏品的气候杀手

来源/作者:网络 |
  警惕威胁收藏品的气候杀手
价值8000元的黄花梨笔筒已开裂。
  今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后,人们都在关注和反思异常天气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然而,破坏不仅作用于经济领域,在火爆的收藏品领域,气候环境“杀手”也在悄悄逼近。
  收藏热潮的涌起和藏品的天价炒作,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或投身于此。但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除了常见的真假难辨、流动性弱等问题外,气候和环境因素对藏品的影响也给藏家出了一道难题。 收藏从字面上讲是取得并保存,因此,对广大收藏者来说,不光要会收,还要会妥善存放。那些花大本钱收回来的物品由于没有妥善存放而报废、贬值的传闻屡见不鲜。收藏品是实物,实物的磨损就是价值的削减,妥善保管收藏品十分重要,收藏品要谨防破损、污渍、受潮、发霉、生锈,也不能随意加工,否则其价值必会大为贬损。
  虫蛀导致千万作品流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胡东波介绍,书画类、纺织品文物、木器漆器等属有机类物质,相对于无机质文物来讲,更容易受到外力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与侵蚀。除了金质地的文物外,绝大部分收藏品都会受到光照、温度、湿度、微生物、害虫、空气污染物等的危害。
  2006年,嘉德秋拍推出一件倪瓒的《霜柯竹石图》,估价在500万至800万元。“元四家”之一倪瓒的画在明代就已经千金难求,他的真迹能流传到今天就更可谓无价之宝。然而,这幅十余年来艺术市场上仅见的作品却以流拍告终。据业内专家介绍,按照正常情况,此画拍出上千万元绝对轻松,但问题出在经过数百年流传,画保管不善,出现了严重的虫蛀、发霉等问题,重新裱时,裱匠会加些墨补虫蛀的窟窿,传承中经过多次装裱,到最后分不清哪些是倪瓒本人的墨迹,哪些是工匠的填补了。专家一致认为,这画没了“魂”,可能只保留了1/3画家本人的精气神,2/3成了多人合成的东西。稀世精品毁于小虫,可悲可叹!
  梅雨天30%书画作品遭破坏
  永乐拍卖公司书画专家贺新春向记者介绍道,永乐今年在广州发现了一个藏家,手中有大量祖辈收藏的书法作品,包括吴昌硕等清末到民初的著名书法家作品。但可惜的是,这位藏家并不懂如何妥善保管,在广州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很多作品捆卷着存放,生出很多霉点。虽然可以用化学试剂清洗,或者重新装裱,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墨的颜色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整个作品的品相。他表示,一般来说,个人收藏的古画有70%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但还有30%因为隔代等原因遭到破坏,如很多搞收藏的长辈把藏品传给后人以后,继承者或者不懂,或者不在意,尤其是在长江以南地区,梅雨天的气候条件给收藏品保存带来更大困难。因为保管不善造成藏品品相下降,严重的话要使其贬值三四成之多。
  虫蛀使陈丹青作品面目全非
  798程昕东艺术空间工作人员凡子提醒藏家,油画虽相对耐受性强,但也不乏虫蛀或开裂的例子,同时一定不能卷着存放。她的一个朋友购买了陈丹青的作品,存放在云南,因为潮湿生虫,打开后画已经面目全非,掉落下很多虫蛀的碎粉末,补救十分困难。
  她也发现,有些在南方等潮湿环境下创作的油画作品运抵北京后,画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小裂缝,画框变形就更是普遍问题了。很多昂贵的作品只能送到法国等地进行修复,费用不菲。一些露天雕塑多采用金属材质,就要定期擦拭,或刷上保护清漆等避免生锈。
    
浏览次数:785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奥运藏品:是否遭遇击鼓传花   上篇文章:当代艺术 雾里看花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