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许氏墓明代铜俑(图)

来源/作者:网络 |
  
  □记者 盛夏文 图
  三门峡市博物馆,最吸引人的是一个大玻璃陈列柜,内有20余件明代铜俑,其中8件侍俑、5件乐俑、15件仪仗俑。虽然铜锈斑斓,但个个栩栩如生。
  有一件侍俑,是个捧碗的年轻美眉,她面容沉静,长着一双细长凤眼,鼻梁挺直,抿着樱桃小嘴。她头挽圆髻,上插梅花簪,外裹卷云纹饰扎巾,扎巾飘带自然垂落。身上外穿广袖圆领长衫,内穿曳地长裙,肩披花边卷云纹云肩,霞帔一直垂至地面,腰间丝绦系成蝴蝶结状。她将双手放在胸前,手上盖着帛巾,碗放在帛巾上,亭亭玉立地站在几形座上。“虽然是侍从,但着装和气质都显得姿容娴雅,神闲气定。”三门峡市博物馆馆长宁会振先生评价说。侍俑中的捧盒俑是男性,他头戴六合一统帽,脑后束一长形发髻,头微低,方脸大耳,双目炯炯,鼻梁方正,脸上是一副谦恭相。他身着右衽宽袖长袍,腰束绦带,长袍下只露出履尖。他侍立的姿势很像捧碗俑,双手交于腹前,手上搭上帛巾,上面放着小盒。
  5件乐俑姿态曼妙。琵琶俑长发梳于头顶,盘成高高的发髻,一根发簪横贯髻中。她长着一张银盆样的圆脸,下巴微微翘起,灵秀的双眼直视着你,嘴角弯弯,溢着淡淡的笑意。她上穿右衽窄袖绣花长衣,下着及地长裙,足登尖头履,衣饰较捧碗女俑简朴利落了很多。她的姿态充满动感,怀抱着琵琶,右手扬起扶着琵琶柄端,左手抚弦,好似有悠扬乐音正从其手中流泻而出。仪仗俑则是另一番模样,有一甲仗俑,通高33厘米,头戴兜鍪,鍪顶缀二龙戏珠顶饰,身着铠甲,外套战袍,足登战靴。他方脸大耳,金刚怒目,一张巨口咧至最大,做呐喊吼叫状。他左手向前自然弯曲做持物状,右手叉腰,姿态豪横。“这种甲仗俑,不仅是研究明代仪仗制度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代甲胄制度的最好材料。”宁会振先生说。
  俑,也叫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在考古发掘中,墓葬出土的俑除了偶人,即各类人物俑外,还有众多动物形象。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经历几个发展阶段后到清代消亡。
  三门峡的这批明代铜俑是谁的殉葬品?它们经历过怎样的流传过程?
  “一门三尚书”华丽家族墓惊现铜俑
  “这批东西出自灵宝许氏墓地,这个墓地位于灵宝市大王镇南营村南,是从明中期延续至清初的家族墓地。1986年3月,一个盗墓团伙对墓地的三座主墓进行了盗掘,公安机关抓获盗墓分子后,缴获了一批文物,其中明代铜俑共60件,河南博物院调走30件,三门峡馆藏28件,还有两件未追回。”宁会振先生说。
  许氏家族在明代中后叶是名门望族。自明宪宗成化年间至明世宗嘉靖年间,许氏父子先后出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有“一门三尚书”的美誉。
  许氏家族的第一代发迹者许进(1437-1510),字季升,号东崖,成化二年进士及第,初授监察御史,随后历任右佥都御史。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为兵部尚书,不久调为吏部尚书。当时宦官刘瑾掌握朝中大权,许进因不依附权势而被勒令致仕(退休),直至抄家。许进忧愤成疾,病逝于家,谥号襄毅。他著有《平番始末》、《云台奏议》等书。
    
浏览次数:867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