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古画复制术在沪PK 作品逼真令收藏家感到可怕

来源/作者:网络 |
  【新民网·晚报推荐】“可怕!非常可怕!”一位书画家收藏家昨天在刘海粟美术馆参观《中国历代法书名画复制精品展》时,对最新复制技术乱真的程度感到惊讶,并对这种技术一旦被制假贩假者利用表示担忧。
  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书画复制精品展示,也是古书画印刷复制技术的一次公开较量。日本二玄社、北京东方博古文化艺术公司和台北戴胜山房3家参展机构共展出了70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等以及国外知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国古代法书名画复制品,近三分之一首次在上海展出,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代赵孟頫的《洛神赋》等。3家参展机构采用3种不同的复制技术,各有长短。
  日本二玄社 以“大”取胜
  日本二玄社堪称这个领域的老大,人们耳熟能详。自1970年起,它就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形成了复制书画作品的合作关系。二玄社首先提出“原大、原色、原质地”的原则进行复制。它特制了全长5米,高宽各2米,重达3吨的全自动照相机,与柯达软片公司合作研发了11乘14英吋的超大底片,以便对原作进行等大幅面1:1比例的复制工作,并采用高网胶印刷的方式,最高能做到十六或二十套色的印制。
  二玄社的成功,拉近了人们与古代法书名画的距离。逼真的复制品成为人们研究、教育、学习中国古代书画最好的范本,同时也成为装点大众家居的艺术品。
  东方博古 后来居上
  但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二玄社复制品也有“材质”的局限性,细微之处还略嫌模糊,未能完全体现原作精神;在触觉方面或近看时较为光滑,易出现油墨的反光,与真正原作的材质相比仍有些微差距。
  近年来,一些中国书画的复制者与二玄社展开了“技术竞赛”。其中北京东方博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后起之秀,它以数字精细喷墨印刷复制古书画,突破了以往复制古画的尺幅局限,善于复制大幅面的作品,而且成品快,便于普及。只是书画作品的墨迹层次、质感略显单薄。
  戴胜山房 质感出众
  让许多行家惊讶的是戴胜山房的复制品,被认为“已达到视觉上等同原作的程度”。记者细细观看其复制的八大山人荷花图卷,竟找不到印刷的网点;一般复制技术最难仿真的毛笔的质感,尤其是毛茸茸的飞白,都被表现得毫无破绽;淡墨的层次,笔触的交汇,乃至墨色的旧气皆惟妙惟肖。一些收藏家窃窃私语:“拍卖市场上要是出现这样的东西,真要有人‘吃药’了。”据悉,其采用的并非最新技术,而是1867年德国人发明的玻璃版印刷(俗称珂罗版)技术。珂罗版技术的长处是细腻逼真,只是过去不能彩色印刷,尺幅小,难度与成本太高,印量也少,终至衰落。戴胜山房用数码技术结合手工技术,复兴了珂罗版技术,以原寸复制历代书画杰作。戴胜山房的专家透露,他们在复制过程中使用了古旧墨,这样画面才会有逼真的“旧气”。缺点是成本较高,费时费工。
  记者挑刺道:“你们在印刷上虽无懈可击,但还有一处破绽,那就是纸张与古书画纸张的质感有别。”戴胜山房的专家笑道:“是的,我们正想尝试用古纸复制一些小品。”这倒真的“可怕”了。
  该展至5月13日结束。
  本报记者 林明杰
浏览次数:880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