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漆器市场冷中见热

来源/作者:网络 |
  漆器市场冷中见热
东汉彩绘错金银瑞兽纹漆簋
  行情不高捡漏正当时
  漆器艺术品由于艺术品位较高,传世品少,未能形成像瓷器、书画那样的气候,加之了解的人不多,故而在内地的价位一直不高。要想发掘漆器的投资价值,首先就要对漆器的种类有所了解,就像瓷器可分为青花、粉彩、珐琅彩等一样,漆器中也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器物,仅明清漆器就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从目前的拍卖市场来看,一色漆器、剔红、百宝嵌等无疑是市场的主力品种。
  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以1287.37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漆器拍卖史成交的纪录。由此开始漆器虽然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高价,但是也捷报频传,让人看到了投资漆器的潜力。中国嘉德2003年推出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中,明代“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以275万元成交。同年上海崇源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唐代“黑漆螺钿琴”以220万元成交。2005年辽宁国拍拍出的清代“雕漆方桌、扶手椅”以313.5万元成交,北京翰海2005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纹盒”以214.5万元成交,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推出的漆器拍品南宋“剔红凤鸟穿花图盘”拍到了143万元。2006年,香港苏富比曾以606.3万元的高价拍出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同年中国嘉德以550万元拍出了一件清代“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以497.3万元成交。
  工艺复杂价值高
  1977年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朱漆大碗”,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同时也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做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
  与如今人们所熟知的化学漆不同,漆器所用的漆是从产自我国湖南、四川等地的漆树上割取出来的呈灰乳色的“生漆”,经过加工提炼,调配成各种颜色的漆,然后涂抹在各种器物的表面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漆器具有胎薄体轻、坚固耐用、防腐防酸的特性,兼有装饰华美、色彩绚丽的审美功能。制作漆器一般分为制胎、涂漆、彩绘、打磨抛光、温室烘干等步骤。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把漆器工艺分为14大类,101个品种。清代诗人袁枚就曾用“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来形容雕漆色彩之美。
  雕漆具体做法是:在漆器素胎(有木胎、铜胎、皮胎等)上略为加工,然后髹漆数十道,器物大者髹漆次数就需要更多层次,有的甚至达到一二百道。达到理想的厚度后趁漆半干未干时进行雕刻。上百道漆,做一只盒子至少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极费工时。用一两年的时间做一件东西,恐怕也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耐心和讲究。雕漆根据髹漆的颜色分类,髹红色漆叫剔红,髹黑色漆叫剔黑,髹绿色漆叫剔绿,还有髹几种色彩共同使用进行雕刻的漆器叫剔彩,其中剔红是最主要的品种。
  分辨真假看断纹
  明清时期的漆器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且制作时间很长,造假成本很高,因此赝品并不算多。但战国、汉代的漆器赝品则是市场上的常客。
  分辨真假漆器可以用“闻”和“看”两种方法来鉴别。漆器用漆本身有一定的气味,并且不易去掉,如果要消除这种气味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是新做的赝品,用鼻子一闻就能闻出来。而鉴定漆器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方法就是观察漆器上的断纹,断纹的产生与漆器历史的长短有关。清末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曾明确指出漆器上的断纹主要有“牛毛断”和“蛇腹断”两种。“牛毛断”多见于年代久远的漆器,其纹如发,细密而碎,多裂于坚硬漆器的表面,是经风蚀逐渐产生的,人工很难仿制;“蛇腹断”是在明代漆器上常可见到的,多见于漆层较薄的器里器底等处,断纹较长,颇似蛇腹下纹。而新做的漆器有的也可以做出假的断纹,但假的断纹是有规律的,而自然形成的断纹不具有规律性。
  漆器对干湿度非常敏感,保存难度较大,15-18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最为适合,太干了容易裂,太湿了容易长毛。如果所处环境过于干燥则可以用保鲜膜将漆器包起来加以保存。
  商报实习记者 王璀一
浏览次数:753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日本友人捐赠日伪时期地图(图)   上篇文章:黄显声狱中自刻印章亮相(图)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