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稀缺藏品犀角雕

来源/作者:网络 |
  文|《小康·财智》记者 朱鹤飞
  大多数常见的角雕收藏价值并不高,不过在拍场节节升温的犀角雕,却是藏品市场上的宠儿。特别是古代制作的犀角雕精品,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艺术收藏投资品。
  2006年,传统收藏的大项字画、瓷器、玉器等在收藏市场上表现相对平淡,与之对应的一些精美杂项却日益受到市场的追捧,价位攀升明显。犀角雕就是其中的代表。在2006年香港春拍,一明代犀角雕双螭龙海棠形杯以1076万港元成交,同年纽约秋拍,清康熙犀角张骞乘槎溯河源带尤通款的槎杯,成交价达到1850万元,创造了截至目前犀角雕拍卖的最高纪录。
  经过了2007年下半年短暂的市场冷却,今年犀角雕市场再次开始回暖。3月30日刚结束的厦门心和2008迎春古董艺术品拍卖会中,一件清康熙尤侃雕梅花纹犀角杯,估价300万元至500万元。香港佳士得5月27日在香港推出的“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拍卖专场上,展出了30件重要犀角雕刻,是同类艺术珍品中已知极珍贵的私人藏品,仅其中一件明末犀角镂雕“一把莲水注”就拍出了500万港元。
  稀缺性决定珍贵性
  犀角雕作品为何身价暴涨,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存世量有限,且料源也十分珍贵。宋元以前,犀牛角多作为实用器,自然使用损坏多,故很少见到宋元前传世或出土的藏品。
  明代开始,民间善雕犀角雕名家不少。清代雍正朝,造办处开始为宫廷雕琢犀牛角雕件,其中犀角雕仿古铜器器皿至乾隆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宫廷制作犀牛角的时尚与标志,其收藏价格、收藏品位也颇高,是收藏家收藏重点。
  目前已知只有在德国一家博物馆里有两件宋代犀角雕。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超过95%)是明清时代的作品。亚洲犀角绝迹后,非洲犀角取而代之,则是在清代中叶以后,大多是为了贸易作来料加工。
  行情一片大好
  中国不出产犀牛,所以即使在古代,犀牛角也属于珍稀物品,多是通过进贡、贸易等渠道进入中国。目前,亚洲犀牛已经灭绝,非洲犀牛也早已成为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市场上现在基本没有犀角出卖。犀角艺术品拍卖行情看涨,也是因为很多国家将犀角列入禁售项目。
  另外犀角雕刻的历史在我国至晚清已经划上了句号。故犀角雕刻品以其罕见的程度,恰好符合“炒作”的底数,因此没有国外回流“扩盘”的后顾之忧。
  同时,书画市场的不景气现象使一部分的游资开始寻找新的投资的门路。陶瓷,玉器,青铜,杂项等的鉴定技术比之犀角相对难度要高得多。
  北京市文物局鉴定专家张如兰认为,若抱有投资意识进入拍卖市场的,犀牛角雕刻品应是首选。因为国际上犀角雕刻品尤其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犀角雕刻品价格飞涨,以至十年间上涨了几十倍,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真假犀角难分辨
  随着犀角热的出现,市场上的犀角雕也多了起来。但市场上的犀角雕90%都是赝品,很多是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可言的合成犀角,甚至有的是黄牛、水牛等其他动物角。有人把有竹丝纹的角当作犀牛角,其实这是个误区,牦牛、水牛角也同样有竹丝纹,而网络纹和鱼子纹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1 2
浏览次数:801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清代青玉卷书式墨床 (图)   上篇文章:滕王阁下寻得象牙章(图)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