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五代·巨然《萧翼赚兰亭图》

来源/作者:网络 |

五代·巨然《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
  五代画家董源、巨然,生前并不为时人所重,但其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时来运转。其画风“平淡天真”“格高无比”,最适宜营造文人的理想境界。明末董其昌创“南北宗”论,董、巨遂被尊为南宗山水画的祖师。董源在南唐任后院副使,长期生活在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所作山水多为南方丘陵,土覆石隐,擅作略带弧曲的“披麻皴”。而巨然随董源学画,南唐被宋太祖所灭,南唐图画院的画师被胁迫至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巨然也北上。他是僧人,便入开宝寺修行。当时的宋朝宫廷画院,都为北方山水画家所主,所谓“齐鲁之士,惟摹营丘(李成)”,“关陕之士,惟摹范宽”。巨然曾应邀赴宫廷画巨幅壁画,入境随俗,故其画虽依然保持了南方山水的风貌,但也渐渐融合了北方山水的韵致。
  《萧翼赚兰亭图》可称巨然兼容南、北画风的一幅佳作。图为绢本,纵144.1厘米,横59.6厘米,浅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中国书法史中很有影响的一个故事: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多方搜求王的墨迹,听说和尚辩才藏有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他兴奋异常,多次诱引携之入京,但都被辩才婉辞了。唐太宗无奈,就命监察御史萧翼去骗取。萧翼便服前往越州,先是在辩才寺中观赏壁画,继而与辩才饮酒作诗,唱和间出示从宫中带去的“二王”墨迹,炫耀为自藏。辩才不知是计,终于忍不住去梁上取下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之共赏。而萧翼则趁辩才外出时窃取逃之夭夭。
  画面展现了萧翼骑马携仆,风尘仆仆地探访辩才山寺的情景:溪水自山脚潺潺流出,一座小桥连岸,构成“S”形前后两岸。前岸是山坡,坡势圆匀,犹似南方的土石;而对岸的山坳里是辩才修行的山寺,自山门而内,屋舍重叠,层层深入。寺后是层峦叠嶂,巍峨雄伟,山势峻峭,群峰陡立,已具范宽北方山水的大气势。尽管山石硬棱,但仍见“矾头”,勾、皴依然疏松平淡,依然是其擅用的披麻皴,只是前面的坡石圆匀,因而仍略带弧曲,而后山的石壁陡立,则化为直立的线皴了。然而丛树及屋宇的勾线则浓墨爽利,极其雄强,起落转折,笔法谨严,显然深受了李成的影响。整幅画大体用水墨,只是在人物及屋舍上略施淡彩,这也体现了山水画自五代(如董源的《龙宿郊民图》犹作青绿色)入宋水墨渐兴的大趋势。后人评此图:“笔法奇古,渐开元人门户,故是甲观。”
  此图无款。《石渠宝笈初编》定为宋人画。后人据明代张丑的叙述,改为巨然所作。而“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历代都有名画传世,史载有:唐阎立本《萧翼取兰亭图》、元钱选、赵子俊的《萧翼赚兰亭图》,以及明仇英的《赚兰亭图》等。 张德宁
浏览次数:766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