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来源/作者:网络 |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为房屋撑起的可不仅是把“伞”哦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空中鸟瞰“水泡”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当世博园区变成一个个大水泡,更有诗意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制“能”塔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人居之塔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这里产出的氢气为城市提供“活力”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大型居住综合体内,人们从弯弯下降的管道里出行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屋顶不仅提供风能,还是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当城市别离石油之后会怎样
风能中心
  当城市没有了石油和煤炭作为能源支撑,会怎样?最近,由联合国人居署和瑞典环境部共同发起的“超越石油的城市”国际设计竞赛在上海同济大学落下帷幕,面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与全球变暖,瑞典皇家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大学艺术学院、查尔姆斯工业大学和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7校学子们端出了五彩缤纷的人居创意“大餐”。
  让世博会在水中举办如何?
  “圆顶的建筑,既可以保证水流的通畅,又可以达到相同空间体积下表面积最小”,同学们这样安排没有以“燃烧”为基本能源获取手段的城市,将一个街区作为一个空间单元,街区被一个连续的穹顶所覆盖,房子犹如人的肺叶,飘浮在水上,黄浦江的潮汐水流从屋顶淌过,“而建筑内部的中庭成为风道,空气在风道中被加速,产生能被人利用的动能。”
  综合建筑内部单元之间以及建筑之间,用新型的垂直交通方式连接起来。人的出行在管道里,“管道充满了水,人在密封舱中,被水推动前进。”动力来自潮汐能,并通过不同舱体上下运动,来分配这些能量。
  同学们选择的就是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园区,这里的每个单元被设计成大尺度的建筑综合体,外观看起来就是一个个大大的“水泡”,每个居住综合体可以容纳3000~4000人,公共活动综合体可容纳10000人以上。
  让水为城市提供无限动力
  采取先进的技术,将水分离成氢和氧。氢气集中存放在氢站中,为车辆、空调、厨房……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提供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氧气则被送到随处可见的氧吧之类场所,供市民享用。
  而在氢、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动力支持下,轨道交通则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居环境是复合而集成的,屋顶风车、集热板为居住、工作提供电力,垂直的建筑架构从上至下依次是能源、居住、工作、公共场所及地面空间……屋顶不仅是能源产生地,还是葱翠和富于活力的休憩“岭上风光”。
  超越石油,学子的创意很“灵”
  出写字楼的白领们,蹬上自行车,奔驰在高架与地面之间的专用自行车道上:如果真能那样,这座城市的许多市民恐怕都要弃四轮汽车而涌向这种绿色而健康的出行方式!
  ——这是中国学生的城市出行创意。
  类似的创意很多:让房屋变成葱翠油绿的,支一把巨大的“伞”:大伞顶部宽度900米、高450米;伞收集阳光、雨水,通过支柱中的转换装置为它庇护的建筑提供能源,伞下的房屋顿消日晒雨淋。
  还有高高的聚能塔。高1600米,外表有点像鼓鼓囊囊的千足虫,阳光、雨水、风乃至地面的热空气,通吃!利用的是巨大高度形成的同样巨大的温度落差,把吸收到的这些能量转换成人居需要的能量……这座塔是封闭自循环、零排放,居住尤为惬意的“理想之塔”。
  世界学子们的笔下,没有石油的人居环境更为舒适、诗意。
浏览次数:706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