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方绍武:速写四十年成就一代画风

来源/作者:网络 |

方绍武:速写四十年成就一代画风
方绍武画黄山图  有人称他是“当今最具有收藏投资潜力的艺术家”……这些评价到底有几分真实,有多大水?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最近,我带着几分崇拜,也带着几分猜疑,在北京琉璃厂东街茹古斋采访了他,这位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黄山画家方绍武先生。
  由于是初次见面,为方便采访,方先生首先让我看了由茹古斋组织举办的“为了孩子——方绍武黄山精品展”作品,共36幅。这些再现黄山的山、黄山的石、黄山的松、黄山的泉、黄山的云、黄山的风、黄山的日的作品,看起来单一,但个性鲜明,特色突出。把它们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黄山“全景图”。看完这些作品,再回放一下黄山的“四大奇观”: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精彩瞬间,宛如置身于黄山美景之中。以前,我曾游历过黄山,但距今已有20个年头。对黄山的旅游路线、观光景点早已淡忘,是方先生的创作性劳动又重新勾起我对黄山的爱慕之情,做到了“旧地重游”,备感亲切,格外养眼。
  方先生从小就生长在黄山脚下,父辈也是书画家。受家庭的影响,儿时他对挥毫泼墨已掌握几分,1963年从中央美院毕业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在省城工作几十年,他的画笔始终处于巅峰状态,从未停下过。他采风泰山,速写峨眉山,泼墨黄山,留下了许多山水佳作。但黄山是他的最爱。在他现有的十几本采风素描留存中,大部分属“黄山篇”。他把黄山作为自己的创作领地,从事速写40年,对黄山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黄山有名有姓的大小山峰共72座,他对这些山峰的特点均有自己的感悟和评判。自盛唐至清末1200年间,有许多文人墨客慕名驻足黄山,留下的诗词歌赋遗存至今不下两万件。这些历史遗存,是方先生向先人学习、向传统学习、向自然学习的最好教材。他通过学习借鉴,黄山画创作已达到熟能生巧一发而不可收的地步。他要以画表现“黄山精神”,让国人和世界了解黄山、认识黄山,让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个艺术效果,他退休之后,便专事黄山画创作。近几年,他创作的黄山画不下百幅,深受中外书画爱好者的青睐。他的创作思路是着眼全局重彩局部。通过各个局部凸显黄山的原始美。在《斜阳留住满山情》这幅作品中,他以远山近景为表象,以云飞雾绕为烘托进行创作。观赏者随着云雾的升降,可看到山的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在那一座座山峰之巅,昂首挺立的松树好像在与云亲吻,又像之搏斗。山与云、与松、与风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是远眺,如果近看,环绕峰顶间的云雾酷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由远渐近,马上就要冲到在山脚下迎着云雾长大的两颗矮松树上了,动感极强。在云雾形成的飞流之上,有一群小鸟在飞翔、在嬉戏、在歌唱……由这些细节构成的画面,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山的灵气,山的灵感,怎能叫人不爱这座山,不爱这幅画呢?在这里,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眉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于一身,反映出黄山的独特之处,也反映出作者从画黄山几十年,已形成新的黄山画风格——通过虚实、繁简、疏密、取舍、呼应等艺术手段,彰显苍润浑厚、缥缈深邃的意境,以诠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观山真谛。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方绍武先生通过学习先人、学习传统、学习自然,使黄山画自成一体。不仅表现在绘画风格和绘画艺术上,还表现在以书法融入绘画之中。方先生常说,作为一个国画家,首先要写好字,因为书法是绘画的基本功。古有“书画同源”之说。通过书法练习,打好用笔基础。在书写过程中,以腕运笔,通过笔的起、落、顿、挫写出浓、淡、干、湿、白等多种变化的线条,这种力透纸背的线条,表现在画作中,才有厚度和力感。所以有人常在书作中的上款写上:“***先生正腕”。在画作中的下款常题:“***写上”,故曰:中国画是写出来的。
  由此可见,方先生画画的出类拔萃,与他早年练得一手好字是分不开的。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赴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展出,被故宫博物院及多家博物馆收藏。他现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故宫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虽然已从安徽退休移居北京数年,但他还常回故里写生。在北京也坚持天天到万寿公园赏松写生。他说,公园里有几百株松树,有不少是高龄松。他已选择几十株为写生对象。他要活到老,学到老,以求自己的创作天天有进步,让艺术之树常青。
浏览次数:782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陆俨少百年诞辰书法展开展   上篇文章:圆霖法师作品在杭展出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