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古代银器渐成市场新贵

来源/作者:网络 |


  唐代鎏金鱼龙纹银盘

唐代三层五足银薰炉

唐代鎏金双耳银器

清雍正提梁银壶

唐代鎏金龟形银盒

清乾隆银錾花梵文贲巴壶
  □文/图 刘玉平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旧银器——这种历史悠久的贵金属制品,已越来越受到各路藏家的关注,在国外更是受到市场的极力追捧。前不久,在国外一拍卖公司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清早期的小银盒器型虽不大,但其精致典雅的纹饰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经过数轮竞拍之后,被一藏家以1000多美元的高价捧走。
  历朝银器工艺呈现不同面貌
  旧银器一直是收藏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门类,目前一些造型和品质俱佳的旧银器在收藏市场上并不易觅得。
  旧银器一般可分为银器物和银饰物两大类。器物类还可细分为饮食器、盥洗器、陈设观赏品、宗教祭祀器等;饰物类可细分为发饰、颈饰、耳饰、手臂饰、胸坠饰等。饮食器中有杯、盘、壶、盏、碗、提梁壶等;盥洗器中有盆等;陈设观赏器中有薰炉、香薰、瓶、挂屏、盆景等;宗教祭祀器中有造像、葬具、法器等;颈饰有项链、顶圈、排圈、长命锁等;耳饰有耳环、耳坠等;胸腰坠饰有腰链、腰带、腰牌等。
  我国的银器制作最早出现在商朝,到了西周,银器制作工艺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的银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比以前有了明显变化。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出土的一件带有“越陵夫人”款的银匜,以及一只直径为37厘米、高55厘米、重量达1705克的大银盘,堪称战国时期银器的经典之作。
  唐代国人对银的崇拜与追求可以说达到了狂热程度,其原因在于人们对银这种贵金属价值的认可。当时的白银制品深入社会各界,皇室及宗教界上层人士更为器重银器。此时的银器不但数量可观,制作工艺也达到最高峰。
  宋时银器从宫廷走向民间,但制作工艺无明显提高。元代时间较短,存世的银器也不多。明清时期银器的制作水平及精美程度又达到新的高峰,其制作工艺吸收了历代精华,出现了相当多的传世精品。
  明清两代,中国的银器制作技术不仅在质量上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在工艺上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技法,这个时期所制作的银器,精致、端庄、典雅,其器形也更加多姿多彩。比如首饰挂件、实用器皿等,因而深受皇室贵胄、庶民百姓的喜爱,被视为富贵的象征。仅儿童胸前银牌、银锁上的“喜鹊登梅”、“童子抱莲”、“天官赐福”、“状元及第”、“五子登科”、“连中三元”、“金玉满堂”、“双龙戏珠”、“丹凤朝阳”、“长命百岁”等,无不象征着吉祥,寄托着思念。
  银器的鉴定与未来市场行情
  银器与其他工艺品一样,同样存在鉴定真伪的问题。银器是用贵金属银制成的,尽管所用材质纯度不一,但必是用含银80%左右的材质制成。而确定真伪的最佳方法是识款。一般来讲,在宋以后的银器上开始有款,银器上的款多为中国文字“纹银”、“足纹”、“足银”等字样。凡是带有此款的均为纯银器。其次,银器上还常有银楼、银匠等名款,然而有些非银器上也打有“足纹”、“足银”字样,但字体极不规范。这是制假者造的假款,往往打在铜镀银器上,此点特别值得注意。另外,要正确区分纯银器与镀银、包银器,这可从银器重量、外观上加以鉴别。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用新工艺制造出许多“白花花”的金属或涂料,以此制成的器皿在外观上极像银器,但多是一些合金或化学制品。
  业内人士张国柱分析说,随着近年来人们怀旧及崇古心态的萌发,同时也随着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理性回归,以及旧银器在古玩市场上的崭露头角,各地拍卖公司也开始积极推出旧银器拍卖,致使旧银器价格出现了上涨趋势。2006年12月,香港富得拍卖公司的一套银器及铜镶银盒底价仅为2650港元,2007年香港书画艺术品拍卖公司又推出一件厚胎银器坐佛和三尊厚胎银器满花释迦牟尼佛像,底价则分别为7920港元和11880港元。
  5年前,一只清早期小银盒,在国外拍场上可以拍到1000多美元,但在国内的古玩市场上,四五百元就可到手。再如清代的一只银盘,国外要卖到数千美元,一只小银碗也要卖到七八百元,而在国内,一只元代的银耳环仅花一二百元就能到手。由此可见,随着国际市场白银价格的上升,现在吸纳银器正是最好时机。
浏览次数:710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