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富贵白头瓷:清末民间嫁妆(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富贵白头瓷
  晚清民国时期,民间婚嫁流行用景德镇烧造的成双成对的瓷瓶、瓷罐、瓷盖碗等做嫁妆,此类瓷器为晚清瓷中的“大路瓷”,因所绘题材大多具有美好吉祥的寓意,其中典型的“牡丹与白头翁”象征富贵白头,这类的嫁妆瓷也常被称作“富贵白头瓷”。此类瓷器一般有将军罐、花觚、双耳瓶、粉庄等。此类瓷器又称为“嫁妆瓷”,既有青花,也有粉彩、五彩,图案画法如其他民窑瓷器作品一样,较潇洒、随意,风格多样,题材繁杂,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生活风俗和宗教信仰。
  由于“富贵白头瓷”名家手笔少,而且又是“民窑”烧制,所以一直不被专家和收藏者青睐,甚至连收货的小商贩都不屑一顾。实际上,富贵白头瓷虽出自民间工匠之手,质量良莠不齐,但仍不乏精美传世作品。光绪年间,景德镇就有张子英、张少云、张子帅、陈光辉等多位制瓷高手,制作此类瓷器。其中,以浅绛彩大师张子英绘制的富贵白头瓷作品最为细腻传神,被视为上品。富贵白头瓷属民间流行器物,传世数量本应较多,但苦于上个世纪战乱频仍,瓷器本身又难以保存,后世再见的完整品,特别是精品,已经少之又少。
  笔者有位老友王希富先生,是国内古建界知名教授,为清代宫中御厨的后人,家中至今珍藏着几件“劫后余生”的富贵白头瓷,是大师张子英的作品。据他讲,这是当初外祖父在世之时,亲自为女儿置办的嫁妆。像不少藏家的藏品一样,老先生家传的富贵白头瓷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故事。
  据王希富先生讲,历史上,外祖父家中数代人都在宫中的御茶膳房当差,侍奉皇上。外祖父是家族中最后一位做御厨的,光绪年间服务于宫里。据说,过去逢年过节,皇上常要赏赐各种物品给下人,其中就有瓷器。外祖父在世时,家中曾有一对所得赏赐的盖碗,制作十分精细,是当时景德镇颇有名气的浅绛彩大师张子英的作品,盖碗的底款为“慎德堂制”。按规制,“慎德堂制”本是道光皇帝的御用款识,如此说来,这对盖碗似应为道光年间之物,但也有可能是光绪年间“仿前朝”或借用前朝款识之作。因为据史载,张子英确实曾经在景德镇御窑制瓷。
  王先生的外祖父十分喜爱这对盖碗,由此对张子英的作品情有独钟。“光绪二十六年左右,外祖父托陶瓷界的朋友找到张子英,请其制作一套与这对‘御制’盖碗风格品质相匹配的富贵白头瓷,一起送给女儿做嫁妆。”外祖父定制的这套粉彩瓷器大小共三十六件,包括胆瓶、帽筒、茶罐、糖缸、茶壶、茶钟、盖碗、粉庄、水盂、渣斗、花瓶、花觚、粥罐、西瓜罐、冬瓜罐、漱口盂、肥皂盒、笔筒、印泥盒、笔洗等。大师之手果然不同,整套瓷器胎质精细,底釉肥厚,色彩鲜艳,是工笔、粉彩与墨彩的完美结合。所绘牡丹花枝叶繁茂,白头鸟栩栩如生。
  王希富先生说,虽然民间流行的“富贵白头瓷”绝大多数属普通民窑作品,但张子英的“富贵白头”绝对达到了官窑水平,他师从王少维,擅长粉彩和浅绛彩,也曾师从倪田。在张子英的《大富贵亦寿考图》瓷板上写有“法倪高士笔”。倪高即为倪田。张子英的画确有倪派风格。民国时期的制瓷高手程金水就是张子英的弟子。
  事实上,那一时期中,景德镇确实出产了一批相当精细的“富贵白头”瓷器,堪与官窑媲美。王先生母亲的嫁妆瓷里有一对冬瓜罐,画面绘的是一对白头鸟,象征夫妻携手到白头;字面有张子英亲自题写的四句七言绝句手书:“独占春台第一筹,文章大块最风流。果能修得汾阳福,富贵绵绵到白头。” “汾阳福”原指唐代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后人将封侯比喻为“汾阳福”。
浏览次数:699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听青铜器专家贾文忠说假   上篇文章:敬庭尧绘画艺术展将亮相沈阳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