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千元画瞬间身价升至十几万

来源/作者:网络 |
  “我总是问公司的年轻人,你们哪一个的起点不比我高?”3月4日,在K画廊一旁的小酒吧里,初中毕业生、曾经的都江堰农村娃、军工厂工人、流浪诗人,现在的著名画家推手、某艺术网站CEO、K画廊老板杨凯(右图)喝着手磨咖啡,目光矍铄。
  24年前,他为了攒下43元的学费蹲坐在都江堰的路边卖李子;14年前,在新疆做生意的他亏掉了所有积蓄;7年前,生意失败后又遭遇家庭破裂,单身的他一边忙着“东山再起”一边抚养女儿。
  如今,完美的结局正渐渐走近———他成为内地很多画家的幕后推手,被年轻艺术家称为“我心中的凯哥”,而他库房里收藏的周春芽、张晓刚、庞茂琨等大牌艺术家的作品早已身价不菲。
  初入商场
  A文艺青年遭遇滑铁卢
  1992年,杨凯在本地一家工厂已经工作了5年,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他决定走出工厂开始自己的社会之旅。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杨凯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但是当时的他,更像一个文艺青年,醉心于文学,对经商一窍不通。
  秋后算账亏了一万多
  经商!这是家中长辈替杨凯指明的出路。当时在成都,一个工人每个月只能赚几十元,而许多经商的人早已成了“万元户”。此时,都江堰和哈尔滨方面一起联手搞了一个冰雕艺术宫,杨凯决定在那儿开始他的经商生涯。
  冰雕艺术宫是个几千平方米的项目,里面有摄影室、餐馆,前面的一排商店里都摆卖着旅游产品。杨凯请了几个人帮忙经营自己的摄影室,自己却一个人躲在卖根雕的店中写诗、读书。他当时的理想是成为诗人,而经商只不过是迫于生存。
  到了1994年11月生意渐渐冷淡,杨凯发现自己亏损了一万多元。“一万多啊,当时自己都快要崩溃了,算了一下,就是每天能赚100块钱,除去吃喝还是要很长时间才能还完。”杨凯回忆道。
  “儒商”学开画廊
  1994年的冬天,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的雪花,杨凯背着照相机替路人拍照,捧着赚来的400块钱他才感到有点暖意。之后不久,一个文艺界的前辈给他指了一条道:你这样的人也只能做个儒商,开个画廊吧。
  诗书画同源,喜欢写诗的杨凯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之前的1万元债务像一把剑悬挂在头上,开画廊又需要启动资金。这时,家族中的大堂哥帮了他一把,他塞给杨凯2000元并说了句让人难忘的话:“我知道你是个想做事情的人,以后赚钱了就把钱还给我,亏了就算了。”
  第一桶金
  B卖牛头的利润达到2000%!
  杨凯的画廊以2400元起步———1000元是交付的押金,剩下的1400元用来进货。由于他一直和一些老诗人、老作家比较熟悉,这些老先生们也看到了后辈的生存压力,纷纷贡献出了家中珍藏的字画“撑”起了画廊的门面。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活动逐渐活跃,来到都江堰的外地的旅游团渐渐多了起来,画廊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但杨凯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卖书画,而是来自卖装饰用的牛头。
  带上几麻袋牛头去上海
  有一天,一个上海旅游团来到画廊转悠,许多客人对店中装饰用的牛头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前后有三个客人对杨凯说,这一个牛头在上海要卖到2000元。杨凯一听不敢相信,因为他摆在店中的牛头才卖60元。
  看到了一件商品在都江堰和上海的巨大利润差,杨凯立刻决定带上几麻袋牛头去上海。他雇了个人,开价20元一天,然后俩人一起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杨凯还随身带上了画廊里的中国字画,准备去上海试探一下市场。
  他们在一个亲戚处落下了脚,等待着托运的牛头早点到。没事的时候,杨凯就拎着中国书画在大上海到处转悠寻找买主,当时的他还不知道有个买卖书画的地方叫做“朵云轩”。
  门店增加到了3家
  20天以后,托运的20个牛头终于到了上海。第二天,在上海徐汇区的大街上,两个穿着厚厚衣服的人的怪模怪样引起了市民的围观:杨凯和他的雇员身后背了个牛头,前面挂了个牛头,手里还捧着个牛头。没过多久,一个骑摩托车、留着长发的小伙子停下来问他们牛头怎么卖。杨凯不知道应该开个什么价,就问:“你说多少钱呢?”
  “600块吧。”当这个数字从这个小伙子口中蹦出来时,杨凯的心都快跳了出来。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买主决定花1500元买三个大小不一的牛头。当小伙子提出要俩人和自己一起去取钱时,杨凯甚至觉得这人可能是个骗子。但他转念一想,这儿有两个大男人怕什么,就鼓足勇气跟了过去。
  十几分钟后,从小伙子公司所在的大楼下来时,杨凯微微发抖的手里已经攥着了1500元钱。回到工棚之后,他又让家人从都江堰寄了40个牛头过来。在大上海,第一批60个牛头很快就卖完了,他一下子就赚了万余元。
  回到家乡之后,杨凯将画廊搬到了二王庙的李冰街,二楼卖画,一楼卖工艺品。因为店就开在二王庙的缆车一旁,所以生意很好。
  杨凯还在农村开了个牛头加工厂制作牛头,成本25元的牛头被一个个地运往上海。没过多久,杨凯就获得了第一桶金,他在都江堰的店增加到了3家,而他的心,早已飞往上海以及当时经济蓬勃发展的广东去了。
  商场起伏
  C青城山搞画廊“全军覆没”
  自从在上海赚到第一桶金后,那儿就被杨凯看作是福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上海已经有了国际大都市的模样,那儿的信息丰富度是在西南一隅的都江堰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在上海,一个和田玉的发财信息让杨凯“着了道”。之后他又在青城山“捣鼓”艺术画廊,忽视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字画都发霉了……
  普通白玉蒙骗了“诗人”
  杨凯当时经常在上海的古玩字画集散地豫园里做买卖,有一次他听说新疆的和田玉只要拿到上海就可以卖上几倍的价钱。此时杨凯骨子里的“诗人情结”蠢蠢欲动,对塞外景象的憧憬以及对利润的追逐让他决定要去一趟和田。于是他凭着想像采购了许多内地的货品踏上了西行之路。
  “那是个非常漫长的旅行,我在火车车厢里写了很多诗。”杨凯回忆着。但敏锐的他这次却弄错了当地人的口味,在乌鲁木齐和库尔勒杨凯“挥泪大甩卖”才处理完所有的货物。而更糟糕的是,和田玉商将普通的白玉以羊脂白玉的价格卖给了杨凯。结果可想而知,这批白玉到了上海只能低价卖出。等杨凯回到都江堰时,他发现自己亏掉了所有的积蓄,身上只剩下600元。
  “串串儿”倒腾张大千名作
浏览次数:54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南京市妇女书法作品展开幕   上篇文章:浙江骏成首拍主打中国书画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