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中国正在抢救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

来源/作者:未知 |

“水书”是我国少数民族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它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现代文明对水族传统文化影响太大了。我自己是做水书研究的,我们夫妇在家都说水语,但我的小孩已经不会说水话了,更不能识读水书。”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研究所所长潘中西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水书前景的忧虑。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的最南部边缘,中国四十多万水族人民有一半多聚集于此。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既有民族语言、又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
  而水书是水族的一种古老的文字,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是世界上除中国云南纳西族的文字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而且,现在水族人的丧葬、营建、出行、过节、占卜、农事等社会活动中,水书至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其实水书的珍贵还不仅如此。据水族研究专家石国义介绍,由于有关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资料和遗物实在太少,关于中国古代的宗教探讨,只能依靠殷商以后的文字记载。而产于殷商时代的水书,所记载的内容可称为“殷商时期巫文化的活化石”。时至今天,原始宗教仪式在水族社会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而殷商时代巫文化之所以能在水族世代传承,都是依附其特有的文化载体——水书。
  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水族文字,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书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据调查,在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聚居地区,七至十六岁的水族子女已无人能识读水族文字;中青年中仅仅是极少数读书人对水书略知一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兴起的打工潮,以及网络、电视等现代文明的兴起对水书的冲击很大。”潘中西讲道,我们小时候,老人给小孩讲故事是水族人闲暇时的主要娱乐,老人通过讲故事,也把水族的文化、传统、习俗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了下一代,但现在电视节目精彩而丰富,年轻的一代不再愿意听老人讲故事了。
  潘中西说,由于水书的文字仅有四百多个,而水族人民日常交流使用的水语要丰富得多,水书承载的水族生活用语也就三成,更多地是保留在水书先生的头脑里。而水书文字古拙,内容艰深且十分庞杂。水族中少数能识读水书的水书先生也并不是一种职业,难以获得经济回报,现在水族的年轻一代不愿意学习水书,也不愿做水书先生,水书正面临失传危险。
  近些年来,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对水书进行了大量的抢救工作。目前共征集抢救到六千多本珍贵水书原件;以前仅知水族古文字仅有四百多个,目前已发现水书文字共一千四百多个;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开发了“水文字输入系统软件”;近日还出版了中国首部《水书常用字典》等等。
  二00六年,水书已被列入中国首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透露,目前贵州省有关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创造条件,期望明年将水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非物质遗产保护。(完)

浏览次数:1106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