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泥娃娃: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品

来源/作者:网络 |
泥娃娃: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品
 
泥娃娃: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品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民间传说的“龙抬头”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新华都要出趟门——去惠民县皂户李乡赶“泥娃娃庙会”,把一些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泥娃娃“拴”回家。
  惠民县皂户李乡河南张村有制作泥娃娃的传统,泥娃娃以红黏泥为原料,经造型、制坯、晾干、糊纸、涂粉、着色、开眼、涂胶等20多道工序加工制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保留着大量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具有造型独特、色彩丰富、手法夸张等特点。在每年的二月二庙会上,各家各户出售自己的泥娃娃,各式各样。人们赶庙会大都会“拴”几个,有祈福求子的,也有求取兴旺发达的。
  “我感觉这个集市非常有意思,它是非常淳朴的、非常原始的,而且民间工艺非常好,泥娃娃造型非常独特,有一种非常朴拙的美。”李新华说。
  除了收藏泥娃娃,李新华家里还有许多“面磕子”。他介绍,山东民间春节期间的面食十分丰富,除主要面食饽饽(馒头)、花卷、年糕等以外,还有一种上面磕有各种精美图案的蒸制面食,民间叫“磕子”。制作这种磕子的专用工具是一种木制模具,潍坊地区民间多称这种模具为“面磕子”。
  “面磕子”一般用大约两厘米厚的梨木板刻制而成,刻制的内容最多的是鱼、莲蓬,其次是桃、小动物、吉祥图案等。其刻制方法是在梨木板的一面根据刻制的事物形象外轮廓挖出约一厘米半深的槽,将槽底用刀铲平,再将图案用阴刻线在槽底刻出,然后沿槽口四周留出一定宽度的边并留出一便于把握的柄,最后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刻好的面模从外形看上去,像一把形状古怪的平底勺,勺内底部刻着精美的图案。面模的大小不一,大者有二十几厘米长,十几厘米宽,小者有的仅似梨子般大小。也有的面模在一块宽六七厘米,长三四十厘米的梨木版上,并排刻出核桃般大小的六至八个不同图案的面模。制作时一次便可加工出多个面磕子。
  “刻制‘面磕子’的艺人多是刻制年画版的艺人。面模是他们利用刻制年画版的下脚料,加工刻制的副产品。因此,面磕子不但有民俗价值,也有着与年画一样的艺术价值。”李新华说,年画产地杨家埠村附近,临近春节的集市上,现在仍然能买到杨家埠年画刻版艺人们制作的新面模。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25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筷笼子   上篇文章:山东民间工艺多姿又多彩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