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清凉鉴宝:青铜精品亮人眼

来源/作者:网络 |
0715a3301.jpg
  上周六,大雨哗哗地下到八九点钟,街道被冲刷得干净清爽,大河鉴宝活动基地--河南省龙祥宾馆门前,高大的梧桐还滴着清凉的雨水。这个周末的鉴宝,格外清心亮眼。
  青铜精品亮人眼
  当天的青铜器精品扎堆儿,着实让青铜器鉴定专家于倩老师忙乎了一天。
  上期鉴宝曾见到一组虎形青铜席镇,当天又引来一组四件朱雀青铜席镇,比上次所见更加精美。这组席镇为春秋晚期实用器,朱雀造型形象生动,回首卷尾,喙尾相接,双翅自然收拢。每件大小一致,高5.3厘米,托在手中,分量感十足。青铜鼎是青铜器中较为常见的器物,当天也出现数个。还有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酒器--青铜觚,器型端方,线条简约,却又显得贵气十足。专家说,觚在早期是作为酒器,到明以后就作为花插使用了。这件青铜酒器下部刻有几个篆体文字,但于倩老师仔细看过后认定,这是为提高其价值,有人后刻上去的,可以看出周围的锈被清除的痕迹。
  夏、商、周直至春秋、战国,青铜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除了作为礼器、盛器,还作为机械构件使用。当天就见到一对春秋时期车马器,是用在车轱辘上保护车轴头的套件,叫辖。记者注意到,虽然是车轴上用的部件,却并无粗重感,满身纹饰,有水波纹、环带纹、涡纹,塑造出强烈的立体浮雕效果。专家说,青铜的马车配件不少见,但这对车辖铸造异常精美,价值较高。
  稀罕明代陶帽盒
  当天见到一件山西窑口出的金元时期花口樽,褐釉,土黄胎,胎质粗松,拎在手中明显感觉轻,乔老师表示,这正是山西窑最主要的特点。这件花口樽烧制精美,关键在于器型好,难得的是其肩部还带有双系,“很少见”。
  两位藏友抱来一件大个儿的陶质器物,器型有些特别--器身深阔,盖子圆而高,还有个宝珠头,盖子与器身有一契口相合。青灰色,陶质致密,还泛着光泽,整体感觉非常大气。器身与盖上还有许多线刻图案--梅花、荷花、鹿、鱼,还有云纹,“工不错,形也好”。听专家一讲才明白,原来这叫帽盒,出自明晚期,是放官帽的,梅、荷寓意清廉高洁,鹿即“禄”,都是吉祥美好的寓意。以往见到的帽筒都是筒状瓷质,放在进门的几案上,帽子往上一扣,这种是放在里边,鉴宝现场还是头回见。
  喜见明代老字画
  在古籍收藏中,版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天见到一套五册清末上海书局出版的石印本《隋唐演义》,字画鉴定专家刘照渊老师借此为大家讲解了一番石印本的历史与现状。
  石版印刷技术于清朝光绪年间传入我国,因其相对于传统的雕版印刷有很大的优势,短时间内大量风行,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出现的大小石印书局有百余家。石印与铅印曾一度取代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而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以后,石印的地位逐步被更为完善的铅印所取代。
  刘老师表示,石印本以前不太为人重视,价格很低,而近来各大拍卖行透露的信息显示,石印本有走高的趋势。而且,现在价格低,赝品少,正是古籍收藏爱好者入门的首选。石印本的收藏,应关注那些由著名书局印制的品相好、版面清晰,有学术、史料价值的文献。
  当天书画最引人注目的是郑州一位藏友带来的一幅老字画--明代倪元璐的《远帆秋江图》。这幅水墨山水画为绫本,长113.2厘米,宽为50.8厘米,画的是秋天的江岸之景,钤“倪元璐印”、“鸿宝”两方印章。画中的“千径山中彭泽酒,片帆江上马当风”诗句勾画出其神韵之美。
  刘老师介绍说,倪元璐是浙江上虞人,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官至户、礼两部尚书。工书善画,所画山水,山皆峻  突兀,林则苍茫葱郁,雄深高浑,气魄宏大。书法擅长行草,参以古隶笔法,风格秀逸劲健,自成一家。
  刘老师点评说,这幅《远帆秋江图》山取侧险,江面平阔,布帆列岫,章法结构与吴伟《江山渔乐图》相似,近景坡陀巨松类文征明。全图山石皴法师宗王蒙,牛毛皴、解索皴混合运用,近密远疏,浓淡枯干,任其自然,空间层次变化显而易见,因而画风疏朗荒率,画境苍茫超逸。
  刘老师仔细鉴定后认为,该画作从画法到构图均为倪元璐风格,题款书法为倪氏书风,印章准确无误,所以该画为倪元璐真迹。
  在这个难得凉爽的夏日,得见遥远年代的名家之作,真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儿。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26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国瓷艺术品宝石红喜瓷罐亮相   上篇文章:清代髡残《层岩叠壑图》赏析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