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书标收藏缘何能逐渐升温

来源/作者:网络 |
  眼下,在收藏圈内一种被广为看好的藏品正在逐渐升温,它就是书标。书标作为各地出版社和杂志社的赠送礼品,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读者所关注,现已成为一种集鉴赏、信息、收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收藏品。
  新生的大众藏品
  近年来,在北京、沈阳、福州、太原、长春等城市相继成立了书标收藏协会,全国书标收藏爱好者已超过了10万人。书标这种新生的大众文化艺术收藏品,何以能吸引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眼球呢?
  书标通常每套以4枚、6枚或8枚为一套,每枚单价5元。书标设计新颖,印制精美,是一种大小如电话磁卡般的PVC卡片,它的正面为图书封面及插图,一般是彩色;背面为黑白色,包括版权页、图书内容简介,或发行背景、图书主题等。书标的选题是从全国每年出版、再版的十几万种图书里面挑选出来的,浓缩了图书的精华,是精品图书的标志。书标的题材选择范围很广,着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书标与烟标、酒标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为了配合某些精品图书而发行的一种文化内涵极高的珍藏佳品。它的设计新颖、典雅、别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书标虽然源于装帧精美的图书封面或内页,却与原书有不同的感觉,其制作并没有单纯停留在简单的微缩或翻版上,而是在汲取和融合各种因素后加以再创造,最终成为独立的、高品位的艺术品。比如:显示伟人风采的有《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百年少奇》,述说名人成功之路的有《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等。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物以稀为贵是书标市场逐年行情向好的重要因素。
  行情逐渐升温
  书标每年一般只发行20余个品种,早期发行的书标(如1998年)最大发行量也只有2万套。而我国第一种问世的书标《光辉的旗帜》发行量为5000套,而《一代宗师梅兰芳》公开推出时也仅为3000套,使广大收藏爱好者增加了收藏难度。同其他收藏品一样,书标也因其固定的、较少的发行量而不断升值。长期的限量发行,加之无论今后市场如何已发行的书标绝不加印的承诺使其魅力大增。目前国内书标市场行情正在逐渐升温,尤其是早几年发行的书标,价格飙升很快。书标市场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1998年发行的24套书标,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由当初1760元的发行价上涨到8000余元。在这套书标中,最红火的要数其中的《光辉的旗帜》,因其当年仅发行了5000套,现在的市场价已由当初60元的发行价飙升至1800多元,身价上涨了30倍。目前,不管是全年套的,还是单套的《光辉的旗帜》,市场上早已断货了,一般的收藏者都不肯轻易出手。除此之外,1999年发行的全年21套书标也从600元涨到了1500元;2000年发行的全年21套书标,也由2004年800元的市场价涨到了目前的1100元,其中《红楼梦》书标由发行价40元涨到了190元;2001年发行的《水浒》也从40元涨到了75元。
  虽说近年来书标市场行情比较红火,但也并非所有的书标价格都在上涨,特别是近一两年发行的书标中,因发行量有所增加和发行日期尚短,目前还有不少书标品种价格停留在原来的发行价位上,这中间有部分书标品种的收藏价值本身就不太高,但有些品种设计和题材却不错,这就需要收藏爱好者去慧眼识珠了。
  书标收藏有窍门
  书标虽说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但收藏时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里都算菜,书标收藏还是具有一定窍门的。
  选择早期出品的书标。收藏的意义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和物质积累,能够引起人们收藏欲望的必然是有审美价值的东西,这种审美不外乎是收藏品所承载的时间、空间和人文等因素。书标作为我国精品图书的主要标志,问世几年来始终坚持严谨的选题标准,每年从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12万种图书中精挑细选。自1998年问世以来,每一套(枚)早期书标都可说是精品,从《光辉的旗帜》到《世纪宣言》,从《四大古典名著》到《老舍全集》,书标几乎囊括了古今名人、民间传说、琴棋书画、京剧脸谱、山水风光、环境保护和动物花卉等每一种选题,细细品味令人赏心悦目。早期书标是升值潜力较大的“原始股”,无论收藏与投资,眼下都是最佳的选择机会。
  收藏与研究相结合。书标虽然源于装帧精美的图书封面或内页,却与原书有截然不同的“气质”,它的制作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微缩或翻版上,它是在汲取和融合各种元素后,加以再创作,成为一种独立的、品位较高的艺术品。就目前已问世的各种书标来说,每一套都是将经过筛选的图书的封面、主题内页和插图,在汲取和融合各种精华后,进行视觉化、艺术化的再创造、再加工,把图书的内容和精神提炼出来,揭示给读者,吸引读者的想象力、购买欲和收藏欲,使其成为了独立的、品位高的艺术品、收藏品。笔者认为:对书标的收藏,既要“玩”得开心,又要“玩”出品位。在收藏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对藏品的研究贯穿其中,这样既可以指导收藏,又可以服务于收藏,最后能做到以藏养藏,保值增值。
浏览次数:611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