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清乾隆造办处掐丝珐琅花觚

来源/作者:网络 |
清乾隆造办处掐丝珐琅花觚
  第三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将于5月14日至17日在东亚展览馆举行,这是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古玩界的又一次盛会。大连著名收藏家和鉴赏家薛大越先生创办的吴越楼博物馆,此次携精心遴选的数十件古玩精品前来参加。吴越楼博物馆藏品颇丰,有千余件之巨,藏品中主要是清三代的官窑器、掐丝珐琅器等,且大件多,完整件多。像明宣德·掐丝珐琅炉(高6.5cm、直径9cm)、清乾隆·造办处御制掐丝珐琅鼎(高27cm)、清乾隆·造办处掐丝珐琅花觚等,都堪称掐丝珐琅器中的精品,引起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时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完成后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利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这一工艺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当时称之为“大食窑”器,我国古代工匠们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明代初期掐丝珐琅器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延至景泰年间特别受到皇帝的青睐,以致宫里许多御用器具都改用该类掐丝器。因当时釉料多呈蓝色,故后人约定俗成将该类金属胎掐丝珐琅器称为景泰蓝。从那以后在着色上似乎没有重大突破,但在铜质材料上却进展迅速——清代乾隆年间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纯铜做原料,这时,掐丝珐琅工艺终于达到顶峰。  
浏览次数:67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清代徽雕佳作大香筒赏析   上篇文章:寓意吉祥《寿字壶》赏析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