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触类旁通:捡漏捡到清代佛造像

来源/作者:网络 |
触类旁通:捡漏捡到清代佛造像
  记得有专家说过:收藏是一门比对学。也就是说,我们在考古中发现的文物都是范本,和这个范本比对后,一样的就是真品,不一样的就被断定为赝品。当人拥有了对判断新老有了一种悟性之后,往往也会触类旁通。比如对老玉器、老瓷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看其他的杂项老不老,也可以看个七八分。
  佛造像的升温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佛造像毁坏得很多,所以流传下来的佛造像价值都非常高。有时候也在电视里看到一些老的佛造像,但是具体如何对其进行辨别判断,我却毫无经验。当我意外地见到一尊非常迷你的小佛像时,我是又喜欢又犹豫。
  喜欢是因为它非常精美,犹豫是因为我完全不懂佛造像,连这尊佛是什么名字都叫不出来。这么仓促买下来会不会交学费?我镇定下来,心里想着看老玉器的几个要点,细细地审视这个小佛像。
  虽然只有我的手指大小,但是佛的开脸、五官、手指都雕得非常精致。背光非常完整,毫无残缺。掂手头,感觉是铜质的无疑。这么小巧,里面还封了东西,真是不容易,可见做工之精细。再看外表的颜色,既非全新,也没有做旧的痕迹,是很自然的经过盘玩的暗光。
  巧的是,这个卖家也对佛造像一无所知,他也是凭着对老东西的感觉买回来的,具体老到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儿,有什么讲儿,他一句也说不出来。就这样,我们两个二把刀就糊里糊涂地交易了。因为体积很小,我花了不多的钱就把这尊迷你佛请回家,放在了明显的地方。因为太小,如果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很容易就弄丢了。
  给几个朋友看,都说这个佛造像到清,我有点沾沾自喜。学习老玉让我对其他老物件有了感觉,看来学习什么东西要是学到精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浏览次数:672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多件近现代名家书画过千万   上篇文章:铜镜收藏:纹饰清晰度是关键因素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