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揭秘潘鹤孺子牛原创稿之谜

来源/作者:网?络 |
  8月12日在深圳凤凰大厦展出的《孺子牛》(又名:《开荒牛》)原创稿吸引了众多市民到场参观。本报也曾于13日刊发《“开荒牛”雕塑原创稿首次亮相》一文,对此事予以关注。然而,这件极具历史价值的作品在鹏城一经展出便激起了千层浪。日前,记者接到报料电话,称本次展出的《孺子牛》作品并非当年送审的原创稿,并表示有照片为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报道。
  老记者江式高:
  此牛非彼牛也
  “我敢肯定,这绝对不是当年送审的原创稿。原创稿没有这么大,造型上牛要显得瘦削、精神一些。”端坐于记者眼前的报料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挥动着右手,略显激动地说。当记者提出《孺子牛》的创作者、雕塑艺术家潘鹤的徒弟,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伍穗坪再三确认该作品是潘鹤的原创稿件时,老先生摆了摆手,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不可能的。他表示,这其中必定另有乾坤。原来,这位老先生的身份十分特殊。他名叫江式高,今年已七十有余,曾担任《深圳特区报》的摄影部主任。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当年他全程跟拍了《孺子牛》原创稿送审的全过程。江式高回忆说,那是1983年冬日里的一天,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梁湘、原市委常委林江等领导与雕塑艺术家潘鹤一起在市委二楼开会,讨论雕塑方案。当时,潘鹤拿出的是一件泥塑稿,体积较小,完成得并不细。尽管如此,那牛却显得非常有力量,给江式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即他就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下历史。语罢,江式高翻出了老照片,与参展照片比对。江式高还表示,《开荒牛》是潘鹤当年创作时的称呼,严格地讲,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孺子牛》。
  创作者潘鹤:
  1983版原稿已丢失
  为了求证江式高的说法,记者拨通了艺术家潘鹤的电话,潘老师简短而直接地表示,参展作品的确不是1983年的原创稿。“现在展出的作品是我后来做的。原稿已经丢失。”潘鹤回答说。当记者追问原稿丢失的细节时,潘老师解释说,当年只是一心一意做雕塑,并没有考虑到原稿的历史价值,想要保留、收藏什么的。所以,送审完之后,东拿西摆的,就丢失了。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非常可惜。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确没有意识到草稿的价值。
  “所以,我后来就重新塑了一座,也就是现在展出的这一座。”潘鹤说。接着,记者又询问了这座新雕塑的创作经过。潘老师表示,新作大约是在八九年前完成。不同于原创稿,这件新作使用的材料是铜,而非泥。因为材料有所区别,所以在工艺上也稍有差异。“原创稿丢了,我自己也感到遗憾。重塑的原因,一方面是想自己留念,另外也是出于建个人雕塑园、做个人作品展览所用。”潘鹤说。至于徒弟伍穗坪将“新作”称为“原创稿”的说法,潘鹤认为可能是两人沟通上出现了“误差”。
  潘鹤徒弟伍穗坪:
  我的理解有误
  12日,在“情系深圳”雕塑家潘鹤师生作品展开幕现场,记者曾反复跟潘鹤的徒弟、策展人伍穗坪确认,展出作品是否是当年的原创稿。得到的答案是“肯定是”。故而,在接到江式高的报料电话时,记者曾一度疑惑,怀疑是老先生记错了。此后,记者又拨通了伍穗坪的电话,向其确认。得到的答案依然是“百分百是原创稿”。伍穗坪表示,这件作品是他从潘鹤家中亲自取出的,绝对没问题。
  记者只能向其索要潘鹤的电话,转而向潘老师求证。在得到“原创稿已丢失”的答案后,又拨打了伍穗坪的电话。当记者转述潘鹤的原话时,伍穗坪显得十分吃惊。他解释说,这件作品的确是出自潘老师之手,在来深之前,他曾经问过潘老师,是否是原稿。潘老师回答“是”。“当时,并非我一人在场,我的同学以及潘老师的儿子都在。”伍穗坪说。“或许是我理解错了,潘老师可能是想表达这件作品是他本人所做,因为现在市面上复制品泛滥。而我就理解成1983版原创稿。历史问题不容马虎,对此,我很抱歉。看来今后要更仔细才是。”
浏览次数:769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踏雪访梅问花魂   上篇文章:小人书: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