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申石伽三画《十万图》赏析

来源/作者:网络 |
申石伽三画《十万图》赏析
第一套之《万柳藏春》  
申石伽三画《十万图》赏析
第二套之《万柳藏春》  
申石伽三画《十万图》赏析
第三套之《万柳怡春》
  所谓《十万图》,是画家申石伽创作的十张以“万”字为题首的山水画,有《万柳藏春》、《万壑争流》、《万峰行旅》等。1938年春季,日寇侵华,杭州沦陷,申石伽辗转来上海避难,以卖画为生。这《十万图》就是他当时的精心之作,气势恢弘,笔墨精湛,为著名中医、收藏家叶熙春所得,1940年由叶氏问苍山房以珂罗版影印出版,广受好评。申石伽因而一举成名,求画者接踵而来。叶氏长石伽25岁,由此结为忘年之交。1948年,叶熙春举家迁回杭州定居,一直珍藏着《十万图》。不想“文革”初家中所藏被洗劫一空,之后一些藏品得以归还,但《十万图》再无踪影。叶熙春异常痛心,1968年去世前,嘱家人一定要寻回《十万图》。其子叶清江来上海,找到已80高龄、深居简出的申石伽老先生,道及《十万图》之散失、两位老人间将近半个世纪前之友情,不禁感叹唏嘘。叶清江时任职苏州电视台,建议将这段往事搬上荧屏。于是申老再画《十万图》。上世纪90年代初,台北皇冠艺文中心在台湾举办申石伽画展,并将50余幅作品精印成册,这第二套的《十万图》也收入其中。但展后,所有作品滞留台湾,再也没有回来,于是这第二套的《十万图》也就消失。1993年春,88岁的石伽老人心有不甘,于是殚精竭虑,历时半年,终于又创作了第三套《十万图》,制成挂历,广为传布。而申石伽三画《十万图》也就成为画坛的一段故事。
  我细心地欣赏过问苍山房的《十万图》影印本,觉得简单地定申石伽是“北派”山水画家,未免欠妥。申石伽1906年生于杭州,其祖父申宜轩是知名画家,幼承庭训,读书,练字,习画,后又自己登门拜曾是宫廷画家的王潜楼为师,似乎应该是传承浙派画风。但是,在申石伽的《十万图》中,既有北方的崇山叠嶂,高岭绝壑,又有南方的江河垂柳,烟雨迷濛;笔墨上既有硬朗的斧劈皴、方折的折带皴,又有温润的披麻皴;既有精细的竹林、“攒针”松和双勾树叶,又有粗阔的“落茄点”。可以说,申石伽是一个力图兼容南北、追求完美的画家。
  第一套《十万图》的第一幅题为“万柳藏春”,但到第三套时改作“万柳怡春”,这“藏”、“怡”一字之变,深刻地体现了身处不同时代画家心境的差异。前图正当日寇入侵,黑云压城,画家虽浪迹他乡,但依然企盼着新春的来临。图下盖印:“恨天公生我何苦生心”,表达了作者生当此时的无奈。而第四图“万里风涛”则直言:“劫火四围,欲归不得。心上回波,付诸毫楮,不觉风涛万里矣。”其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而第三套则改为“怡”字,身逢盛世,又面对春景,能不心中欣喜?图下盖印:“沉醉春风”。
  以画论,我以为还是第一套《十万图》笔墨最为精到,惜乎原图散失。2009年春,收藏家郑恩德先生从市场上觅得第一套的第一幅“万柳藏春”图,真是喜出望外。我这才见到了原图以小青绿着色,风柳摇曳,隐约于水色雾幔中,我不由得细细揣摩起作者当年“藏春”的情结。我想,当今“怡春”的时代,这幅“万柳藏春”图的再现,应可告慰两位老人的在天之灵了。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754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