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与灶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源/作者:网络 |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而那缕缕炊烟的背后,是一座座灶头。
  旧时江南农村人家,柴灶是唯一的“燃器”,几乎家家都用柴灶烧水、煮饭、做菜。这些灶头大多有二三个灶膛,称为“两眼灶”或“三眼灶”,而灶壁——尤其是正上方的那块灶壁上,无不被绘上图画。灶君老爷、观音娘娘、锦鲤鱼、万年青和各色的花鸟,不一而足,配以福、禄、寿、喜等吉祥语。
  这些灶头画几乎全出自于乡间匠人之手,阿福就是其中的一员。
  阿福是喝小镇水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个泥水匠,在替人家造房时,间或也在新砌的灶头上画画。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吧,阿福从小就迷上了绘画,读小学时,他的画就透出一股灵气,让老师赞叹不已:“这孩子天生就是这块料,将来定有出息!”
  阿福果然被老师言中,中学毕业后,他不再上学,一面在家务农,一面替乡里人家画灶头画。阿福长得方头大耳,一副憨态,心却极细,才出道不久就把他父亲比了下去,未过几年,笔下的画越发地丰富和鲜活起来。
  阿福在而立之年更是时来运转。那年,竹巷街的朱婶家造房娶媳妇,请阿福去画灶头画。阿福问:“朱婶,你想画什么?”朱婶想了想,说:“我老朱家三代单传,如今儿子娶媳妇,我只愿早点抱上孙子,将来儿孙满堂,你就画个送子的观音娘娘吧!”
  阿福答允了,从大清早到黄昏上灯,把一天的时间全花在了灶壁上。他用的是丹青色,工笔的手法,那线条极是细腻流畅,把个慈眉善目的观音娘娘画得真叫个栩栩如生。
  说来也怪,朱婶的儿媳婚后一月就腹内结珠,再九个月,竟生下了一对龙凤胎!朱婶喜出望外之下,居然主动上阿福家提亲。原来朱婶娘家还有个侄女,年已二十有余,长得如花似玉,只是千挑万挑,总找不到如意郎君,如今朱婶有心牵线,她侄女也甚是满意。
  一段良缘让阿福抱得佳人,从此他更潜心于灶头画,即便到了那段破“四旧”的日子,也从没放下手里的笔。聪明的他随机应变,不画观音菩萨,不写福、禄、富、贵,画的是伟大领袖、泰山顶上的青松,写的是穷则思变、丰衣足食……
  随着时代的改变,乡里人家极少再用柴灶。幸好,正在阿福惆怅时,镇上文化馆办起了“吹塑版画”培训班,阿福被聘为辅导老师。画是相通的,阿福将那灶头画移到吹塑纸上,骨子仍在,样式上反而更加方便。
  不经意间,已是爷爷辈的阿福的灶头画居然漂洋过海,甚至还在一个大赛上夺得过头魁——画面上,是座恬静的村庄,错落有致的农家屋脊上,漂浮着一缕缕如云似雾般的炊烟……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753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第五届中国书画博览会举办   上篇文章:精品扇画逐渐成热点涨幅大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