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历代书画家妙笔生鼠

来源/作者:网络 |
  历代书画家妙笔生鼠
徐悲鸿《十二生肖册》之《老鼠》一开,成交价549.6万港元。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看到老鼠,会出现的状况要不是惊声尖叫,就是人人喊打,摆明就是不受欢迎的动物;但是,如果藉由艺术美化,却又异常地大受欢迎,来自西方的米老鼠就是最佳例证。而在中国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中,以老鼠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虽说很难确定究竟何人最早让老鼠入画,但由宋徽宗所主持编撰的《宣和画谱》便已经记载内府收藏了唐代边鸾(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德宗年间)的一件《石榴猴鼠图》、北宋徐崇嗣的一幅《茄鼠图》,乃目前最早的文字纪录。南宋邓桩所著《画继》卷八《铭心绝品》中,则提及于文元公孙贾通判公杰家,藏有后蜀黄荃(约903~965)的《鼯捕鼠图》,显示最早的画鼠作品应当不会晚于唐末,惜今日已无能得见上述作品。
  至于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一件画鼠作品,则是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的《苦瓜鼠图》。此件画一鼠在白日窜至石上,回首注视垂吊的两颗苦瓜的情状,老鼠身体用干笔淡墨皴擦而成,再用浓墨提点鼠之眼、耳、鼻、爪,便成功地将其灵动姿态刻画而出,现藏北京故宫。由于明宣宗常见此类戏写,连带也影响了其时的宫廷画家,像是孙隆于晚年名作《花鸟草虫图》亦绘有瓜鼠一段,画家以没骨画瓜叶,工笔细写老鼠仅以后肢人立,两前足捧着食物的生动模样,惹人怜爱。
  入清之后,同属明宗室之后的八大山人也有《瓜鼠图》一作传世,只见蹲踞在瓜上的老鼠,目光炯炯直视前方,画家纯以墨色渍染出老鼠身体与长尾,然后细笔短线勾出下腹与左耳、鼻尖,率意随性之至,虽是小品,仍显画家过人天分。华岩则将笔下的对象延伸到松鼠,如兰千山馆寄存于台北故宫的《写生册》24开中,《缘枝松鼠》一幅,写攀附枝上的肥硕松鼠盯着画面左侧垂吊而下的三条瓜实,松鼠部分以干笔露峰刷出毛刺般的身躯,与墨色写意的藤叶、瓜实相映成趣,造型生动,富有张力。此种兼工带写的画法也带给后世极大影响。
  此后,鼠的艺术形象纷纷从画家的笔端钻出,再加上晚清文士钱泳(1759~1844)收录于《履园丛话》卷16“精怪”类的《鼠食仙草》经过流传,转化为人人耳熟能详的“老鼠娶亲”民间故事,更使以老鼠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大幅增加,或者纯为游戏之作,或者藉以针砭时事,都让像清末名家虚谷、赵之谦、任预、倪田、程璋,到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于非闇、高剑父、丁衍庸、徐悲鸿、唐云、黄永玉、欧豪年、郑善禧等画家以画鼠为乐事,尽情各显其才。(作者:张礼豪 摘自台湾《典藏古美术》2008年2月号)
浏览次数:818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50年代一份长江日报卖218元   上篇文章:杨建臣先生国画艺术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