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艺术投资暗香浮动 对优秀作品有欣赏和包容心态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业内藏家认为,发现优秀作品必须有欣赏和包容的心态
本报记者 张婷 邱丹纯
今年以来,股市的下跌击破了许多投资者的心理底线,而楼市在火爆数年后也步入调整,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稳定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则暗香浮动,凸显其投资价值。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股票、艺术品,作为三大主流投资领域,一向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资金由于逐利的特性在它们之间不断流动,因此呈现出通常所说的“跷跷板效应”。
在大多数人眼里,艺术品投资是一小部分高端人群“玩”的东西,有其特定的“圈子”。这群人有钱、有闲,也知道“艺术”的价值,但是普通老百姓“玩”不了。可现在不同了,因为有了市场机制,有了理财概念,只要你有这个爱好,肯研究,再加之鉴赏水平的提高和那么一点小运气,普通人就可以通过市场跳入到这个“圈子”里面来,用小本钱博取大回报。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买一件艺术品,仅凭自己一时的冲动是绝对不行的。藏家不但要买到自己心仪的作品,而且还要购买一件可以保值升值的艺术品。这就要靠多方面的积累和学习。
走进生活的当代艺术
如果要对过去的一百年作一个关于艺术的最简单总结,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艺术的整体走向了公共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品。比如在今天,像摄影、新媒体、数字艺术、录像、DV、短片、声音和互动艺术——新媒体艺术就已经被谈论得足够多。此外,实验性艺术、综合材料艺术,也越来越多地走近人们的生活。这些当代艺术的特点是样式与表现方法的全新突破,解构传统审美模式,造成混合文化的空间。如何欣赏当代艺术作品?这个问题恐怕连艺术家、收藏家也很难给出一个具体标准的答案,因为他们也经常发现新的艺术作品很难理解,最起码是在第一次接触时。不过,真正严肃的艺术就是当你看着它时,并不太明白,不明白作品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也不明白它是如何产生的,但你却被作品中的某种特性所深深吸引。而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业内专家提醒收藏者,想发现优秀艺术品,首先必须对艺术怀有欣赏和包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多附加值。
当代艺术作品持续升温
中国艺术品在中国及全球一路看好,持续攀升,可谓火旺空前。正如《Forbes福布斯》中国称:“2007年中国投资者对于艺术品的热情毫不亚于火爆的股市和楼市”。去年(2007年)全国119家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突破了243万亿元,远远超过前一年(2006年)的168亿元。
2008年艺术品市场也持续看好。如3月10日,2008年开春后深圳首场大规模的艺术品拍卖会——深圳诚信德拍卖行2008年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即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拍卖,全场的拍卖成交额接近2000万元。
中国当代艺术从2003年起逐渐升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有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品投资是长远的投资,目前书画拍卖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关注。而中国当代艺术绘画作品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成功也极大影响并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兴盛和持续发展。从香港佳士得2007年拍卖数据看,中国当代艺术品30%被西方收藏家买走,在香港佳士得成交额达到了3亿多港元,占全年交易额的1/6。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香港苏富比2007年秋拍卖中取得了迄今为止在亚洲的最好成绩,总拍卖额达到了3.3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当代艺术家勒尚谊、陈逸飞、陈丹青、王广义、岳敏君、曾梵志、张晓刚、罗中立、毛焰、蔡国强、程丛林等艺术家早已身价不俗。
1 2
本报记者 张婷 邱丹纯
今年以来,股市的下跌击破了许多投资者的心理底线,而楼市在火爆数年后也步入调整,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稳定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则暗香浮动,凸显其投资价值。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股票、艺术品,作为三大主流投资领域,一向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资金由于逐利的特性在它们之间不断流动,因此呈现出通常所说的“跷跷板效应”。
在大多数人眼里,艺术品投资是一小部分高端人群“玩”的东西,有其特定的“圈子”。这群人有钱、有闲,也知道“艺术”的价值,但是普通老百姓“玩”不了。可现在不同了,因为有了市场机制,有了理财概念,只要你有这个爱好,肯研究,再加之鉴赏水平的提高和那么一点小运气,普通人就可以通过市场跳入到这个“圈子”里面来,用小本钱博取大回报。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买一件艺术品,仅凭自己一时的冲动是绝对不行的。藏家不但要买到自己心仪的作品,而且还要购买一件可以保值升值的艺术品。这就要靠多方面的积累和学习。
走进生活的当代艺术
如果要对过去的一百年作一个关于艺术的最简单总结,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艺术的整体走向了公共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品。比如在今天,像摄影、新媒体、数字艺术、录像、DV、短片、声音和互动艺术——新媒体艺术就已经被谈论得足够多。此外,实验性艺术、综合材料艺术,也越来越多地走近人们的生活。这些当代艺术的特点是样式与表现方法的全新突破,解构传统审美模式,造成混合文化的空间。如何欣赏当代艺术作品?这个问题恐怕连艺术家、收藏家也很难给出一个具体标准的答案,因为他们也经常发现新的艺术作品很难理解,最起码是在第一次接触时。不过,真正严肃的艺术就是当你看着它时,并不太明白,不明白作品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也不明白它是如何产生的,但你却被作品中的某种特性所深深吸引。而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业内专家提醒收藏者,想发现优秀艺术品,首先必须对艺术怀有欣赏和包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多附加值。
当代艺术作品持续升温
中国艺术品在中国及全球一路看好,持续攀升,可谓火旺空前。正如《Forbes福布斯》中国称:“2007年中国投资者对于艺术品的热情毫不亚于火爆的股市和楼市”。去年(2007年)全国119家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突破了243万亿元,远远超过前一年(2006年)的168亿元。
2008年艺术品市场也持续看好。如3月10日,2008年开春后深圳首场大规模的艺术品拍卖会——深圳诚信德拍卖行2008年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即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拍卖,全场的拍卖成交额接近2000万元。
中国当代艺术从2003年起逐渐升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有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品投资是长远的投资,目前书画拍卖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关注。而中国当代艺术绘画作品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成功也极大影响并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兴盛和持续发展。从香港佳士得2007年拍卖数据看,中国当代艺术品30%被西方收藏家买走,在香港佳士得成交额达到了3亿多港元,占全年交易额的1/6。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香港苏富比2007年秋拍卖中取得了迄今为止在亚洲的最好成绩,总拍卖额达到了3.3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当代艺术家勒尚谊、陈逸飞、陈丹青、王广义、岳敏君、曾梵志、张晓刚、罗中立、毛焰、蔡国强、程丛林等艺术家早已身价不俗。
1 2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海外文物回流是艺术市场的大头所在
- 万珺说翡翠:翡翠图案中的吉祥寓意是怎...
- 小小一只表动辄上千万(图)
- 书画辨伪还需新思维
- 从材料质地上鉴别金银器要注意哪些方面...
- 艺术品投资:机会只给有心人
- 旧瓷并不一定就是老瓷 六法破解新瓷做...
- 4000年前辽宁走进“青铜时代”
- 三个疑点 辨别真假宣德炉
- 良好心态助避免误购赝品
- 版画收藏要掌握五要点
- 艺术家评论家拍卖行如何串通哄抬价格
- 书画收藏有门道 品鉴欣赏有十看
- 咸丰大钱发行失败的原因考察
- 搞收藏关键要多看多交流
- 封面之美:你知道你的书架上藏了多少艺...
- 在金铜佛造像中,收藏爱好者应如何辨识...
- 七彩云南亮相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
- 祖母绿三件套估价200万
- 贵金属纪念币仿伪基础知识问答(三)
- 漫话扇子的鉴赏与收藏
- 莲花通宝将举行艺术品收藏免费鉴定
- 陈丹青:读马萧《印象派的敌人》
- 古玩造假 六大辨伪方法各显神通
- 市民收藏农家旧物、工具、文书 打造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