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古钱币收藏力避四误区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随着国内古钱币收藏队伍的日益壮大,笔者发现,目前在国内古钱币收藏活动中,存在着四种收藏误区,亟须澄清纠正。

误区之一 非名钱不藏
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将“五铢钱”“天启通宝”“泰和重宝”等一些公认的名币作为古钱币的收藏主攻方向,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收藏行为长期发展下去,会使泉友的收藏之路越走越窄!因为古钱币浩如烟海,而名币毕竟是少数,不可能经常出现于泉友的视野之中。那么,作为古钱币的收藏者,就要把视野放宽一些,并非“古泉50名珍”之外的古钱币就没有收藏价值。如背穿上“陕”的宣和通宝,背穿上“河”和背穿下“户”的万历通宝,背穿上“照”或“帅”的大明通宝,背穿上“川”的大顺通宝等,也属于珍品一类,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一旦发现,万不可错过!
误区之二 非铜钱而不藏
中国古代的金属币有铜、铁、锡、银等多种,其中铜币数量最多,也是最常见的,于是有些泉友就错误认定:只有铜币才是古钱币收藏的主流。这是个认识误区,历史上好多朝代铸造的铁钱、锡钱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宋代铸造的“宋元通宝”“太平通宝”“皇宋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建炎通宝”等铁钱,清代咸丰年间铸行发行的“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诸铁钱,均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尤其是“咸丰通宝”小平铁钱,钱文类似“瘦金体”,最为收藏者深爱。
误区之三 非整币不藏
有些泉友在收藏中一味盯着品相完整的古钱币收藏,对于品相不完整的古钱币,弃之如敝履,抱有偏见。众所周知,金属类的古钱币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金属的特性,常会出现锈蚀斑斑、轮廓残缺、币面模糊等现象。收藏古钱币,品相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古钱币本身所附带、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社会资料!一些古钱币尽管其品相稍差,但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过于厚重,其收藏价值也是极高的!如汉代王莽新朝时期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期铸造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美术字,这些古钱币不论品相如何,均属于古钱币当中的珍品,遇到了千万不可错过。
误区之四 非大币不藏
有些泉友在收藏古钱币时,总是习惯性地把目光聚焦在形体较大的金属币上,对于“至正通宝”“洪武通宝”“咸丰通宝”等几种古钱币趋之若鹜,而忽略了体型较小的古钱币!其实,古钱币的收藏价值并不是一味取决于古钱币体型的大小,有些体型较小的古钱币,其收藏价值也是可观的,如“咸通玄宝”“大蜀通宝”“大齐通宝”“乾亨通宝”“天显通宝”“皇统元宝”“大朝通宝”“中统元宝”等。因此我们在收藏古钱币中,要学会综合性地判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而不能唯大小是论! 快哉风
来源:石家庄日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钱币市场10月20日集币视点 上篇文章:解读八大伟人纪念币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2011年中国金币市场思考
- 7月7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4月15日连体钞市场捷报频传
- 哪些钱币值得收藏(图)
- 受国际金价影响 天津贵金属藏品收藏显...
- 生肖纪念币涨价细无声
- 视频:壹角纸币价格暴涨 钱币收藏又见...
- 蛇年金银币比龙年便宜逾千元
- 北京奥运金银币价跌超50%
- 6月25日热门品种点评
- 黄金价格走高带动相关产品 金银币收藏...
- 钱币市场可能上演绝地反弹
- 关注澳门整版钞
- 哪些硬币收藏价值高:五大天王和四小龙
- 10月08日上海集币市场综述
- 真错版人民币才有价值
- 5月5日金银币及时行情
- 方寸感受奥运风采 邮票上的历届奥运火...
- 值得收藏的平首尖足布
- 2月2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4月28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1月9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5月28日一周金银币纪念钞行情
- 硬币涨声一片 当年买冰棒的钱如今售价...
- 第三套人民币2元券辨别识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