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民间收藏忙荧屏鉴宝热 专家呼吁找准平衡点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东方网3月14日消息:最近某电视文博鉴宝节目上演了一出“砸宝”戏,聚光灯下的一件瓷器,被一记重槌化作一堆碎片。此举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议论,是去伪存真还是娱乐噱头?眼下,电视收藏类节目在收藏热的推动下越来越多,10多个收藏节目在给观众带来知识和乐趣的同时,也面临找准文化和市场之间平衡点的课题。
成为关注对象
随着百姓
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热在民间不断升温。鉴赏鉴藏等文物收藏话题也成为电视节目关注的对象。目前,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收藏类节目不下10个,形成了电视节目的新类型。
较早亮相的央视《鉴宝》节目,收视率经常与《非常6+1》相仿,名列央视经济频道前茅。收藏节目的收视市场需求可见一斑。此外,凤凰卫视《投资收藏》、北京台的《天下收藏》、上海台的《文物博览》、天津台的《艺品藏拍》、湖南台的《艺术玩家》、浙江台的《宝藏》、昆明台的《盛世典藏》等收藏类节目,也办得十分热闹。
不少鉴宝收藏节目以“平民藏家”和大众化的收藏品为主角,拉近了观众和收藏的距离。而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等荧屏环节,则通过“文物”载体,发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使观众在明晰投资理财新趋势的同时,了解了历史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注重专业精神
不过面对越来越多同类节目的竞争,收藏节目往往打出“专业”牌吸引观众。不过,有的“专业举动”却在专家眼中显得并不专业。
对于有节目将赝品一砸了之的做法,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永不以为然:“赝品、仿品是古玩市场的组成部分,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艺术价值,不能简单地一砸了之。”他分析说,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赝品或仿品,不能够简单地用真伪来划分。
针对看似专业的“鉴定”,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着30多年收藏经验的《百家讲坛》收藏主讲马未都在博客中说:“电视上那种带表演性质的鉴定我并不提倡。戴上手套,拿着放大镜装模作样。”他表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文物鉴定仍采用目鉴,“‘眼学’是一门经验学。鉴定过程有时只在零点几秒内完成,不需预热,也不用反复计算,答案快到外人无法想象。”
专家表示,用展示性的活动丰富节目无可厚非,但是画蛇添足的“鉴宝”并不利于节目的品牌化发展,民间收藏藏龙卧虎,赢得收视率首先要提高节目的专业精神。
发掘文化价值
在不少节目将知识性与娱乐性结合得较好的同时,有的收藏类节目片面强调文物市场价值的行为,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他们认为,找准文物的文化和市场双重价值的平衡点,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文物的确有商业价值,但是文物不仅仅是宝物,收藏节目不能单纯放大文物的商业价值,更不能用娱乐噱头哗众取宠。”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文物博览》制片人程莹告诉记者,以物见人,要发掘和呈现文物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通过文物来普及传统文化。这才是电视收藏节目的责任。“要看到文物市场价值,更要看到它们背后更高的文化价值。”
成为关注对象
随着百姓
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热在民间不断升温。鉴赏鉴藏等文物收藏话题也成为电视节目关注的对象。目前,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收藏类节目不下10个,形成了电视节目的新类型。
较早亮相的央视《鉴宝》节目,收视率经常与《非常6+1》相仿,名列央视经济频道前茅。收藏节目的收视市场需求可见一斑。此外,凤凰卫视《投资收藏》、北京台的《天下收藏》、上海台的《文物博览》、天津台的《艺品藏拍》、湖南台的《艺术玩家》、浙江台的《宝藏》、昆明台的《盛世典藏》等收藏类节目,也办得十分热闹。
不少鉴宝收藏节目以“平民藏家”和大众化的收藏品为主角,拉近了观众和收藏的距离。而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等荧屏环节,则通过“文物”载体,发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使观众在明晰投资理财新趋势的同时,了解了历史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注重专业精神
不过面对越来越多同类节目的竞争,收藏节目往往打出“专业”牌吸引观众。不过,有的“专业举动”却在专家眼中显得并不专业。
对于有节目将赝品一砸了之的做法,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永不以为然:“赝品、仿品是古玩市场的组成部分,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艺术价值,不能简单地一砸了之。”他分析说,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赝品或仿品,不能够简单地用真伪来划分。
针对看似专业的“鉴定”,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着30多年收藏经验的《百家讲坛》收藏主讲马未都在博客中说:“电视上那种带表演性质的鉴定我并不提倡。戴上手套,拿着放大镜装模作样。”他表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文物鉴定仍采用目鉴,“‘眼学’是一门经验学。鉴定过程有时只在零点几秒内完成,不需预热,也不用反复计算,答案快到外人无法想象。”
专家表示,用展示性的活动丰富节目无可厚非,但是画蛇添足的“鉴宝”并不利于节目的品牌化发展,民间收藏藏龙卧虎,赢得收视率首先要提高节目的专业精神。
发掘文化价值
在不少节目将知识性与娱乐性结合得较好的同时,有的收藏类节目片面强调文物市场价值的行为,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他们认为,找准文物的文化和市场双重价值的平衡点,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文物的确有商业价值,但是文物不仅仅是宝物,收藏节目不能单纯放大文物的商业价值,更不能用娱乐噱头哗众取宠。”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文物博览》制片人程莹告诉记者,以物见人,要发掘和呈现文物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通过文物来普及传统文化。这才是电视收藏节目的责任。“要看到文物市场价值,更要看到它们背后更高的文化价值。”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浙江明天有人教你鉴识古瓷 上篇文章:国检中心将为珠宝免费鉴定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年画木版:藏前先辨伪
- 重庆评选出354件/套 “镇馆之宝”...
- 清嘉庆胭脂紫地洋彩开光山水图碗92万...
- 哈佛大学收藏的晚清老照片
-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 古玩鉴定中陶瓷鉴定最难
- 教爱好者如何投资连环画
- 汉代滑石钫反映饮食文化与礼制
- 20余收藏界名师为公众免费鉴宝
- 地摊上数百元买个假古董
- 5元硬币即将发行!快来看看长啥样
- GAC独立首饰设计师联展 蛰伏一年强...
- 中国收藏家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 古典家具收藏辨真伪有七妙招
- 真画册里也藏赝品
- 色泽制作工艺造型:收藏玛瑙要注意三看
- 出土文物看姑娘坟里淑女身世
- 书画辨伪还需新思维
- 特朗普参观的百年宝蕴楼 有什么来头
- 论文 | 重塑当代花鸟玉雕的美学观(...
- 投资收藏品时要擦亮双眼 莫轻信商家甜...
- 寿山石赏玩忌三谬
- 中国国际珠宝展将于3月16日在国展中...
- 泥形款功玩紫
- 拿出两只鸡缸杯和两件汝窑瓷求鉴定 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