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马未都新春话贺卡:名帖贺卡的前生今世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 “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道功能越来越世俗化。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派人呈送,好处多多,一人可以多送,还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还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拉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大熊猫邮票昨日台湾发行 上篇文章:把大世界装入小邮本:集邮家典藏令人叫绝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理财宝典:贵金属产品 收藏馈赠两相宜
- 重庆市内:饰品金价创新高
- 11月19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分币有高价但没人要
- 奥运会金银币 套装零售指导价9494...
- 迎春福运牛编织金饰上市
- 金银币是真是假现场教你辨识
- 熊猫银币的一段历史
- 第四批世博彩票亮相分三大主题
- 龙年生肖本彩银龙独立走强
- 第1套人民币版别62种 全套全品市场...
- 7月17日金银币及时行情
- 2014版1盎司熊猫金币大幅扩容:将...
- 别开生面的唐代钱币乾元重宝背雀价格破...
- 黄金保值功能是否还存在
- 5月16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市民抢购和字书法纪念币:淘宝起价翻3...
- 荷兰将推出全球首款二维码硬币
- 金银币投资要量体裁衣选品种
- 9月14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硬分币正悄悄升值
- 熊猫金银币普跌 特区币破4000元
- 2011年集币市场演绎冰火两重天
- 团伙冒充收藏家协会推销假纪念币
- 6月21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