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元代珐华器陶龙身价是谜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专家鉴宝
藏品描述:陶制龙,体型硕大,长1.98米,宽0.50米,高0.70米,通体有施釉痕迹,但颜色已经剥落,除龙头以外部位均有龙鳞,龙背顶部有波浪形的鳍,龙头较长,龙嘴大张,青齿獠牙,下颚有须,龙目圆睁,脑后有鬃,但双脚已经明显缺失。龙腿强壮,身下有云雾缠绕。
藏品来源:藏家景先生
鉴定专家:中国国际收藏协会瓷器鉴定部主任高肃
鉴定结果:元代珐华器宫廷建筑构件
鉴定理由:这件陶制的龙,实际属于古代的珐华器,亦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一种以蓝、绿、黄、紫、白等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在制作工艺上基本相似,主要区别于胎质和釉色,由于这两种珐华器生产工艺的复杂和特殊,制作历史的短暂以及其生产的地域相对较少,所以,能保存完好、流传至今的产品并不多见,传诸于世藏宝于民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这件藏品的胎质明显为陶,因此判断为山西所造珐华器。
从琉璃的制作工艺上讲,珐华器因产地和时代不同在胎质上也存在着明显不同。按照《古瓷鉴定指南》一书的说法:“蒲州一带所出者,系元代末年之物,其胎纯系土定胎,其釉纯似玻璃釉,然仍系料质,其蓝如深色宝石之蓝,其紫如深色紫晶之紫,其黄质如金箔,惟比金箔色略深透耳,孔雀绿一色尤为鲜艳,垂釉之处亦不发黑,其釉上之绿比他釉另外透亮,与绿水一般,其底里之绿与翠玉之菠菜绿同。潞安、泽州一带所出者,系明代初年之物,以透花瓶罐等件为最多,其胎有江沙、白沙两种,其胎质极糟,其性极糠,以刀刮之,其屑即落,其釉亦系玻璃釉,为各色较元末略灰耳。” 这段记载也佐证了此件陶龙的年代为元代。
在装饰技法上,这件珐华器采用了压模、捏塑、刻划、贴花等传统工艺手法,从审美角度上看显得大气质朴,这是当代人所无法复制的。同时,珐华器在釉色上多表现为鲜艳亮丽的珐翠、珐蓝、珐紫,这在此件陶龙残存的釉斑上也可以看到。
最后,该器型龙为元代龙的特征,龙头扁长,龙目明亮,龙眉粗壮,龙角后伸,龙躯细长,气势凶猛,推测应有一对,分布于大殿屋顶的两侧,应为十分罕见的元代宫廷建筑装饰配件,对研究元代宫廷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很难给出估价。
本报实习记者 李斌
藏品描述:陶制龙,体型硕大,长1.98米,宽0.50米,高0.70米,通体有施釉痕迹,但颜色已经剥落,除龙头以外部位均有龙鳞,龙背顶部有波浪形的鳍,龙头较长,龙嘴大张,青齿獠牙,下颚有须,龙目圆睁,脑后有鬃,但双脚已经明显缺失。龙腿强壮,身下有云雾缠绕。
藏品来源:藏家景先生
鉴定专家:中国国际收藏协会瓷器鉴定部主任高肃
鉴定结果:元代珐华器宫廷建筑构件
鉴定理由:这件陶制的龙,实际属于古代的珐华器,亦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一种以蓝、绿、黄、紫、白等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在制作工艺上基本相似,主要区别于胎质和釉色,由于这两种珐华器生产工艺的复杂和特殊,制作历史的短暂以及其生产的地域相对较少,所以,能保存完好、流传至今的产品并不多见,传诸于世藏宝于民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这件藏品的胎质明显为陶,因此判断为山西所造珐华器。
从琉璃的制作工艺上讲,珐华器因产地和时代不同在胎质上也存在着明显不同。按照《古瓷鉴定指南》一书的说法:“蒲州一带所出者,系元代末年之物,其胎纯系土定胎,其釉纯似玻璃釉,然仍系料质,其蓝如深色宝石之蓝,其紫如深色紫晶之紫,其黄质如金箔,惟比金箔色略深透耳,孔雀绿一色尤为鲜艳,垂釉之处亦不发黑,其釉上之绿比他釉另外透亮,与绿水一般,其底里之绿与翠玉之菠菜绿同。潞安、泽州一带所出者,系明代初年之物,以透花瓶罐等件为最多,其胎有江沙、白沙两种,其胎质极糟,其性极糠,以刀刮之,其屑即落,其釉亦系玻璃釉,为各色较元末略灰耳。” 这段记载也佐证了此件陶龙的年代为元代。
在装饰技法上,这件珐华器采用了压模、捏塑、刻划、贴花等传统工艺手法,从审美角度上看显得大气质朴,这是当代人所无法复制的。同时,珐华器在釉色上多表现为鲜艳亮丽的珐翠、珐蓝、珐紫,这在此件陶龙残存的釉斑上也可以看到。
最后,该器型龙为元代龙的特征,龙头扁长,龙目明亮,龙眉粗壮,龙角后伸,龙躯细长,气势凶猛,推测应有一对,分布于大殿屋顶的两侧,应为十分罕见的元代宫廷建筑装饰配件,对研究元代宫廷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很难给出估价。
本报实习记者 李斌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看看咱的传家宝 上篇文章:年画木版:藏前先辨伪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如何收藏连环画
- 古丝绸之路的中国名称:古官路驼道
- 独辟蹊径收藏另类
- 邮票上的《富春山居图》
- “和田玉花鸟俏色巧雕技艺”
- 珠宝国检中心启动免费保真
- 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成交额突破5100...
- 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去除古钱币上的铜锈...
- 秀木林:桢楠顶箱柜 背后看精彩
- 收藏圈里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事
- 木雕保养 怕暴晒怕潮湿
- 书画辨伪的六大辅助依据
- 名家书画售假招术大全
- 国宝《富春山居图》的传奇身世:为何半...
- 古陶瓷鉴定中的气泡问题
- 怎么才能不让珍贵稀少的宝石南红黯然失...
- 贵金属纪念币的收藏与保管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四:双错4连体...
- 怎样盘好一串金刚菩提
- 东海石梁河镇现民国碑刻 疑与南宋“抗...
- 铜版画再现清代广州民俗
- 恐龙蛋化石无处鉴定难定真假
- 在金铜佛造像中,收藏爱好者应如何辨识...
- 众口说收藏:收藏要选好主题
- 四种方法伪造古币 一个钱买钱的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