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逆背民国十文错版铜币(图)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河南洛阳 刘英杰
在中国钱币史上,金银铜始终充当重要的角色,清末民初以来的铜币又称铜板、铜元,与传统的方孔铜钱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中间无孔、机器生产而非手工翻砂。我国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于技术不完备,且制造及流通时间不长,中间产生了一些错版钱币不及勘验便流通市场,反而成为泉苑一景。铜元常见错版形态一般有以下几种:正背面图案错配,如“光绪元宝”背错配大清龙图,“光绪元宝”湖北造背错配广东飞龙图,“大清铜币”宣统乙酉年造背错配“光绪年造”字样等,这一类较多;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如“PROVINCE”(省)错拼为“PROVINEC”等;满文错误,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元,上缘“四川官局造”,中心满文却为“宝福”(福建铸钱局),成为“牛头不对马尾”;阴文图案,铜元币面文字大多为凸出阳文,也有极少数会有单面阴文图案出现,这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今见到一错版离奇的河南造民国十文铜币,乍看之下,正面十文,背双旗,品相完好,锈色甜润,无甚惊异处。经藏友指点才发现破绽,原来此铜元正反两面同一位置处逆转了整九十度。这一情形在之前发现的错版币中,十分罕见,这便是行话里的“逆背”了。一般的“逆背”铜元多少偏差几度至几十度不等,如此整整逆转九十度的可谓阴差阳错,自成一景。铜元的产生跟清末经济发展有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同年,铜元首次在广东试铸成功。正面铸“光绪元宝”四汉字和“广宝”二满字,周围有“每百个换一圆”的字样。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龙纹饰,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等字样,这是最初的铜元。
藏友手中的这枚错版铜元为河南省造,铸币地在开封河南机器制造局,当地百姓称其为“枪炮局”、“兵工局”。这个兵工厂最初是由河南巡抚陈夔龙于清光绪三十年奏请核准在开封设立的,专门制造兵工器具。在建设过程中,鉴于上谕“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经呈准允许后派布政司、按察司会同机器制造局候补道何廷俊试造铜元。何从上海购来制造铜元的机器设备和一应材料等,于当年九月十五日正式开工制造铜元,十月试制成功,所铸为“光绪元宝”。另成立河南铜元局专司其事,这里乃成为一址两局的共同场地。辛亥革命后,“光绪元宝”改为“中华民国十文,河南省造”;1929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因缺铜,竟将相国寺八角殿内的五百尊铜罗汉像全部销毁,改铸面额五十文的铜元;之后复有面额二百文的铜元出现。刘峙主豫时更是大量销毁面额二十、五十文的铜元,改铸面值二百文的铜元,直至1933年铜元局停产歇业。由此可以推断这枚错版铜元应是辛亥革命不久后铸造。
在中国钱币史上,金银铜始终充当重要的角色,清末民初以来的铜币又称铜板、铜元,与传统的方孔铜钱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中间无孔、机器生产而非手工翻砂。我国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于技术不完备,且制造及流通时间不长,中间产生了一些错版钱币不及勘验便流通市场,反而成为泉苑一景。铜元常见错版形态一般有以下几种:正背面图案错配,如“光绪元宝”背错配大清龙图,“光绪元宝”湖北造背错配广东飞龙图,“大清铜币”宣统乙酉年造背错配“光绪年造”字样等,这一类较多;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如“PROVINCE”(省)错拼为“PROVINEC”等;满文错误,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元,上缘“四川官局造”,中心满文却为“宝福”(福建铸钱局),成为“牛头不对马尾”;阴文图案,铜元币面文字大多为凸出阳文,也有极少数会有单面阴文图案出现,这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今见到一错版离奇的河南造民国十文铜币,乍看之下,正面十文,背双旗,品相完好,锈色甜润,无甚惊异处。经藏友指点才发现破绽,原来此铜元正反两面同一位置处逆转了整九十度。这一情形在之前发现的错版币中,十分罕见,这便是行话里的“逆背”了。一般的“逆背”铜元多少偏差几度至几十度不等,如此整整逆转九十度的可谓阴差阳错,自成一景。铜元的产生跟清末经济发展有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同年,铜元首次在广东试铸成功。正面铸“光绪元宝”四汉字和“广宝”二满字,周围有“每百个换一圆”的字样。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龙纹饰,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等字样,这是最初的铜元。
藏友手中的这枚错版铜元为河南省造,铸币地在开封河南机器制造局,当地百姓称其为“枪炮局”、“兵工局”。这个兵工厂最初是由河南巡抚陈夔龙于清光绪三十年奏请核准在开封设立的,专门制造兵工器具。在建设过程中,鉴于上谕“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经呈准允许后派布政司、按察司会同机器制造局候补道何廷俊试造铜元。何从上海购来制造铜元的机器设备和一应材料等,于当年九月十五日正式开工制造铜元,十月试制成功,所铸为“光绪元宝”。另成立河南铜元局专司其事,这里乃成为一址两局的共同场地。辛亥革命后,“光绪元宝”改为“中华民国十文,河南省造”;1929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因缺铜,竟将相国寺八角殿内的五百尊铜罗汉像全部销毁,改铸面额五十文的铜元;之后复有面额二百文的铜元出现。刘峙主豫时更是大量销毁面额二十、五十文的铜元,改铸面值二百文的铜元,直至1933年铜元局停产歇业。由此可以推断这枚错版铜元应是辛亥革命不久后铸造。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金银币成交量大幅萎缩 上篇文章:金银币屡现破发(图)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4月28日热门品种点评
- 11月20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1月4日热门品种点评
- 金银币市场需求火爆
- 邮票市场:猴票半年涨六成
- 11月10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央行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念币
- 6月23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缅甸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
- 西塞山古钱币寻踪
- 武陵源金银币7年涨价近150%
- 6月16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中华孝道邮票即将发行 农业银行加字银...
- 熊猫金银币的风险防范能力
- 鸟巢小型张跌破15元 邮市惨淡直超股...
- 古董存折兑取不如收藏
- 钱币升温:袁大头3年涨价20倍
- 作为收藏投资品的虎年金条银行热销
- 指甲盖大的金币能值一亿(多图)
- 奥运纪念钞身价打滚涨
- 反假货币展在北京开幕
- 瑞典政府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拍卖了比特...
- 马票马币价格齐跳水 金银币价格下跌1...
- 6月28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 金银币行情跟着国宝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