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同名不同命:唐伯虎两幅《虚阁晚凉图》今何在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虚阁晚凉图 上海

虚阁晚凉图 四川 来源:收藏快报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书画真迹,一直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引以为傲的藏品之一。近日,四川博物院举行“翰墨至宝——馆藏书画精品展”,其馆藏的镇馆之宝——唐伯虎巨幅画作《虚阁晚凉图》也罕见亮相,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有意思的是,上海博物馆也有一幅同名的唐伯虎真迹,只是画面完全不同,且两幅《虚阁晚凉图》均为真迹。
唐伯虎,诗、书、画俱佳的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在明代才子徐祯卿眼里“任逸不羁”的唐伯虎,为何会作两幅同名画作传世?
《虚阁晚凉图》以其171厘米长、138厘米宽的巨大尺幅,在川博一众馆藏精品书画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幅作品为绢本设色的青绿山水,远处,绘制了若隐若现的起伏山峦,潺潺溪流蜿蜒于茂林烟雾之间;近处,有浓阴蔽日,深掩茅屋草堂,阁中二叟纳凉清谈,意境清幽。在画面左侧,有作者自题的七绝一首:“虚阁临溪趁晚凉,槛前千斛藕花香。蔗浆满贮金瓯冷,更有新蒸薄荷霜”。落款为“吴门唐寅”,下钤朱文隶书的“唐伯虎”“南京解元”二方印。在七绝开头,还有一方“梦墨亭”的朱色长印。
川博副院长甘晓介绍,《虚阁晚凉图》由博物馆从民间征集而来。经过数百年的流传,作品图轴上却罕见地没有收藏者印章,其流传留下了太多秘密。
然而,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虚阁晚凉图》,可以从图轴上清晰地看到从明末开始的收藏顺序:有明末清初的藏书家、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朱之赤,也有清代著名的书画鉴赏家陆时化,近现代书画家陈逸庵,以及从1950年开始专门在国家文物局从事书画鉴定的大家徐邦达。这种流传有序,基本可以证明一件藏品的“身家清白”。
四川博物院这件民间征集的作品,真的是“横空出世”吗?从1979年开始,四川博物院这幅唐伯虎画作,其珍贵价值陆续被专家认定。甘晓说,1979年和1989年,徐邦达、谢稚柳等书画鉴赏专家专程入川展开鉴定,一致认为此画为真迹。这幅大青绿的画作,“是唐寅从早年向中年转变时期的风格。”最终,此画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至于为何上海博物馆也有一幅同名画作,且除了题写的七绝诗相同,所画内容、材质及尺寸均不相同呢?包括陈定山等在内的鉴定界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唐伯虎到了老年以后一次有感而发的作品。
与影视剧中不同,现实中的唐伯虎,命运坎坷,并无明星般被追捧、膜拜的际遇。甚至他能在绘画上取得非凡成就,也是在人生遭遇连续打击、放弃了从政的幻想后才取得的。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不仅饱读群书,闲时还学画山水花鸟。在唐伯虎16岁时,秀才考试夺得第一名,轰动苏州城。29岁时参加乡试夺得解元,更是声名鹊起,名震江南。然而考中解元后的唐伯虎,在踌躇满志赴京参加会试时,却被牵涉进科场舞弊案。一年之后虽然被释放出狱,却已经声名扫地,再想走科举仕途,已然无望。当时,朝廷不仅革除了他的“士”籍,还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为小吏。
飞来横祸让唐伯虎倍感心灰意冷。他既耻于到浙江当一个小吏,又没脸面回到家乡,在31岁时,他开始游山玩水排遣苦闷。其传世的画作中,有大部分就是他寄情山水时所作,而颇有避世意味的《虚阁晚凉图》,便极为符合他这一时期的心态。
相比唐伯虎的曲折人生,这幅《虚阁晚凉图》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甘晓透露,这幅绢质作品在数百年后流传至博物馆时,已经出现了不少病害。川博的书画修复大师,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专门对其进行修复,让这幅作品又恢复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吴晓玲)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高端钱币收藏勿缺实战 上篇文章:汉代滑石钫反映饮食文化与礼制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教教你真品岫玉如何辨识
- 古币收藏:方圆之间见证历史
- 全川寻宝最强专家方阵出炉
- 东成文宋红木:望岳系列家具体现当代文...
- 清顺治青花底足无釉边较高
- 万珺说翡翠:你知道翡翠的行情吗(图)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4)
- 名家书画相对克隆造假法辨识之内容删减
- 投资收藏品时要擦亮双眼 莫轻信商家甜...
- 疯狂的石头如何鉴别
- 藏家谨慎收藏 “清仿宣德炉”价值仅千...
- 这些精美的骨头是古人智慧的象征
- 如何收藏玉器
- 鉴赏|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 古玩打假想说爱你不容易
- 赌石五大绝学:一个在瑞丽赌石成名的高...
- 爱家收藏系列公益讲座为大众普及紫砂文...
- 当前书画市场造假十大手段剖析
- 论唐寅绘画风格与四季主题的结合
- 玉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间收藏
- 民间收藏实用器中有宝贝
- 张国良:难言之美金丝楠
- 老照片识别四方法
- 老人花300万元买下5幅名画全被鉴定...
- 万珺说翡翠:什么是古典翡翠的时尚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