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集邮是一种文化的别样传承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柴西武向记者展示为奥运会而篆刻的邮戳。张希文摄
一枚枚不过方寸大小的邮票,勾画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不管是个人爱好,还是为了发财,邮票在众人的收藏中交流辗转,集邮由此成为非常有魅力的一种文化活动。
忆往昔,集邮岁月故事多
崔洪春,一位退休老人,主要收集邮戳和明信片,10多年来,他共收藏了千余枚各类邮戳和明信片。崔老告诉记者,1987年,山东省邮电局允许临沂市发行一套风景戳,当时篆刻的第一套风景戳共三枚,分别取景王羲之故居、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竹简汉墓博物馆,邮戳推出后因其取景和独特的立意,被集邮爱好者广泛收藏。
崔洪春说:“除风景戳外,我也收藏了很多纪念戳,每逢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邮政部门都会篆刻一套纪念戳。2007年,在《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首发式上,临沂也刻了一枚纪念戳,之后每届书圣文化节也刻有纪念戳,我现在收藏了专为纪念这5届书圣文化节而刻的邮章,看到邮章就想起每届文化节的场景。”
崔洪春回忆说:“1987年临沂市推出了首套明信片——‘沂蒙风光’,该套明信片共10张,分别取于临沂市10处景点。其中有一张取景沂河夕阳,明信片上的风景见证了当时沂河的风貌,现在漫步河边,联想起当年的沂河,不由感叹社会发展之快。”
崔洪春表示,退休后收集邮戳、明信片已经成了他的精神追求,在他眼里,每枚邮戳、每张明信片都见证了一个事件乃至一个年代的历史,看到自己收藏的邮戳和明信片,他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21年集邮史,一项职业一种追求
柴西武,1987年进入邮政系统上班,临沂市集邮协会资深人士,有着20多年的集邮史,谈起临沂的集邮历程,柴西武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柴西武告诉记者,1978年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手里逐渐有钱了,但当时收藏古董、古钱币并不流行,集邮便成了一些老百姓的精神追求。1985年国家发行了一套熊猫邮票,之后很短的时间里,邮票升值,引起了老百姓的关注,许多人纷纷开始集邮,由此掀起了集邮热潮。
邮票的升值潜力进入老百姓眼里后,许多人便开始从事邮票买卖,临沂集邮市场由此延伸。“临沂师院前身设在费县,考虑到师院学术氛围比较浓厚,1983年,临沂市第一家集邮门市部在费县成立。”柴西武说,1984年,临沂市区才成立第一家集邮门市部,同年成立了集邮公司。
柴西武说,他1987年进入邮票公司做业务员,考虑到当时国家每年邮票发行量有限,公司禁止内部人员集邮,平时只能和众多集邮爱好者在一起探讨集邮知识,进入90年代后,国家不再限制公司内部人员集邮,他便开始收集邮票、明信片、邮戳等藏品。“那时每个月工资有限,几乎全部投到集邮里面去了。”
集邮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据柴西武介绍,普通邮票不限量发行,大都用于邮寄包裹、信笺等贴票使用,升值潜力不大。对于一些诸如花、鸟、虫、树等特种邮票限量发行,有较强的升值潜力。但也有例外,如香港回归时,国家发行了5000万套邮票,虽然有纪念意义,但由于发行量较大,供大于需,之后该套邮票逐渐贬值。
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邮票的价格并不以邮票的面值论价,完全由供求关系并通过市场调节而确定,邮票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国家规定的邮票面值。
“同时,集邮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文化传承,这种传承以青少年为基础,对于青少年集邮爱好者来说,从开始集邮,就应该提倡收集能够参加邮展的邮品,这样便能日积月累为今后编制邮集参加邮展打下基础。”
柴西武告诉记者,他收集邮票起于工作,之后收藏邮票成了一种个人精神追求,现在自己在收集邮品的过程中,也在引导青少年建立自己收藏邮品的目录,不同的封、片、简、戳等要有目录,分门别类保管,便于收藏,将集邮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加以传承。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建国60周年纪念金银条金银章上市 上篇文章:世界邮展标王拍卖遭滑铁卢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收藏金银币时机很重要
- 10月第3周古钱币市场行情
- 6月19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熊猫金币年内有望启动挂牌回购
- 青铜器金银币价跌千年纪念金币价翻6倍
- 邮市大盘进入盘整的阶段
- 12月22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币市星星之火引燃希望
- 8月7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 四特外汇券收藏升值潜力大
- 孙克勤:中国现代流通硬币标准编写始末
- 第一款12生肖金元宝问世
- 中华腾飞火箭残骸邮票珍藏品大集发行
- 国内首套多媒体邮票在河南新安发行
- 世界邮展执委会面向全国公开招募语言志...
- 11月25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海南金银币下月发行
- 奥运纪念钞收藏价值有限
- 乌鲁木齐下月可见2015羊年金银币
- 11月13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银行奥运金条金币热卖
- 第四套人民币暴跌五成
- 10元奥运纪念钞昨高攀至1280元/...
- 1月6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古币价值未必由星月记号衡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