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金国通宝银质大钱疑是赝品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彭乃贤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到《收藏界》2010年第11期第84页,看到北京陈瑞海先生写的《“金国通宝”银质大钱赏析》文章。特别是看到这枚大钱的书法风格时,就觉得这枚大钱不真。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研究古陶瓷的,不是研究古钱币的,由我来评点古钱币似乎越位过界。但笔者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粗知历代书法流变情况。本文就这枚大钱“金国通宝”的时代风格谈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行家指教。
“金国通宝”字体是属于“新魏体”。在书法史上,金代没有这种风格的字体。这种“新魏体”的创始人是陈禄渊,宜兴人,号蜀麓居士,享年84岁(1902—1986年)他独创的新魏碑字体,俗称“新魏体”,是从古代北魏时期的碑刻中演化发展而成的,与老魏碑字体对应而得其名。他笔下的新魏体,端庄大方,结构严谨,外方内圆,雅俗共赏,在峻峭中中见险劲,于浑朴中显精妙,兼备着艺术性和实用性双重功能。这种字体成熟于上世纪40年代末,盛行于“文革”前后,以独有的美感特性,被国人所青睐,在港、澳、台地区被广泛使用,报纸上、刊物上、媒体上醒目的新魏体标题随处可见,是电脑的常用字体。在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方面,陈禄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创立新魏体的书法家陈禄渊,一生坎坷浮沉,致使他的杰出成就鲜为人知。由此得知,“金国通宝”银质大钱上限时间不会超过20世纪40年代晚期,极有可能是开发改革以后,收藏热兴起之时的伪作。
笔者认为,玩古玩就是玩文化。古钱币的文化含量极高,如果了解多一些祖国文字字体流变的知识,对鉴定古钱币会大有裨益。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五环连世界 奥币铸真情 上篇文章:曲圣关汉卿纪念银币赏析(图)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勿将港币流通钞当纪念钞投资
- 证券藏品:升值速度胜过股市
- 钯金币投资攻略
- 霸王别姬金银币十三年升值23倍
- 央行将发行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银币
- 熊猫银币逆市走红
- 投资熊猫金币应关注国际金价
- 市民抢购和字书法纪念币:淘宝起价翻3...
- 6月6日金银币及时行情
- 方寸之间显神奇 三十余载淬金银
- 11月18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金银币次新品开年发力
- 10月19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8月10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中行发行100周年纪念钞
- 收藏钱币勿犯三种错误
- 5月29日热门品种点评
- 汉五铢钱价格行情分析
- 奥运金币升值幅度逊黄金
- 11月2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广东湖南票有一定收藏价值
- 全套熊猫金币热销
- 3月11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简介
- 蛇年纪念币的收藏价值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