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有望成绩优股 难识别的花钱升值空间大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花钱”是一种不具备货币功能的非流通民俗钱币,雅称“花泉”,又称“厌胜钱”或“压胜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是在币面上铸有各种图案和文字的钱币,主要用于镇库、开炉、祝寿、赏赐、寄福、佩戴等。古代祝寿的老人佩戴一枚,祈求“延年益寿”;进京赶考的人喜欢戴着“连中三元”、“官居一品”。清代乾隆年间,人们不仅身上戴着花钱,甚至连抽烟的烟荷包坠儿上、老爷爷拄的拐棍上、大街上剃头匠的剃头刀把上也都挂着钱。“花钱”跟中国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内容题材广泛,文化积淀深厚,但由于它不是流通货币一直以来却并不为人所知。
美感决定价值
品相好、形制大值十万元
近几年,“花钱”收藏的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各种题材都不断创出新高。到底哪些因素决定“花钱”的经济价值呢?李彦君认为,“花钱”年代越久远的价值越大,因为它不是流通货币,发行量相对很小,年代越久远的存世量越少;另外,铸造冶金工艺水平、书法篆刻越精湛的自然价值就高;具有重大民俗、天文、宗教等科研价值的“花钱”要比普通的略高一筹;还有从题材总体来看,宫钱类的比民间的普通“花钱”价值要大。
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强调:“‘花钱’价值的大小区别于其他收藏品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要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之上再加一条:美感。如辽代的‘花钱’以古朴美著称,其‘千秋万岁’光背或背月的品种,价格上万元一枚,品相好、形制大的可达十万元。”
另外,“雕母”宫钱类“花钱”普通的也都上万元了,如清代同治通宝背福寿宫钱雕母“花钱”现在价位4万/枚不足为奇,因为大部分“花钱”是浇铸的,而“雕母”是手工雕刻而成,是铸钱前做出来给皇帝审看的钱样,意义自然非凡,留存量也极少。北宋“淳化元宝”小平背双佛金质“花钱”,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27500元/枚,2005年44000元/枚,现在这样一枚花钱市场价十万元也十分难求;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目前市场3000-5000元/枚,也是十分难得的品种。
难识别的“花钱”有望成“绩优股”
专家指出,在收藏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十分稀奇古怪或者图案文字根本无法辨识的“花钱”,往往是潜在的收藏佳品。比如由于分布广阔,“花钱”上可能会有少数民族的文字暂时无法辨识的,如满文、契丹文等币种将来极具升值空间;还有远古的“花钱”,上面刻有特殊图案或鱼鸟篆也无法释读的,也会被有慧眼的收藏者纳入珍品系列;还有古人在当时的普通流通货币上,用刀子改刻或磨出的花钱,比如“日月食花钱”,就是在发生日食或月食的时候,古人把普通的流通币磨成锯齿状或六角形等,挂在小孩的摇篮上,以寄托美好祝愿,这样的“花钱”都可能成为未来收藏的“绩优股”。
宋代“花钱”拍到上万元
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告诉记者,由于“花钱”不属于流通货币,之前在钱币收藏领域并不被关注,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借助网络收藏交流“花钱”的人才逐渐形成气候。如今“花钱”收藏价格整体来讲,一年翻一番,从几百元到几万几十万不等,如今想再像90年代那样几块钱、几十块“捡个漏”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美感决定价值
品相好、形制大值十万元
近几年,“花钱”收藏的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各种题材都不断创出新高。到底哪些因素决定“花钱”的经济价值呢?李彦君认为,“花钱”年代越久远的价值越大,因为它不是流通货币,发行量相对很小,年代越久远的存世量越少;另外,铸造冶金工艺水平、书法篆刻越精湛的自然价值就高;具有重大民俗、天文、宗教等科研价值的“花钱”要比普通的略高一筹;还有从题材总体来看,宫钱类的比民间的普通“花钱”价值要大。
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强调:“‘花钱’价值的大小区别于其他收藏品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要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之上再加一条:美感。如辽代的‘花钱’以古朴美著称,其‘千秋万岁’光背或背月的品种,价格上万元一枚,品相好、形制大的可达十万元。”
另外,“雕母”宫钱类“花钱”普通的也都上万元了,如清代同治通宝背福寿宫钱雕母“花钱”现在价位4万/枚不足为奇,因为大部分“花钱”是浇铸的,而“雕母”是手工雕刻而成,是铸钱前做出来给皇帝审看的钱样,意义自然非凡,留存量也极少。北宋“淳化元宝”小平背双佛金质“花钱”,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27500元/枚,2005年44000元/枚,现在这样一枚花钱市场价十万元也十分难求;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目前市场3000-5000元/枚,也是十分难得的品种。
难识别的“花钱”有望成“绩优股”
专家指出,在收藏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十分稀奇古怪或者图案文字根本无法辨识的“花钱”,往往是潜在的收藏佳品。比如由于分布广阔,“花钱”上可能会有少数民族的文字暂时无法辨识的,如满文、契丹文等币种将来极具升值空间;还有远古的“花钱”,上面刻有特殊图案或鱼鸟篆也无法释读的,也会被有慧眼的收藏者纳入珍品系列;还有古人在当时的普通流通货币上,用刀子改刻或磨出的花钱,比如“日月食花钱”,就是在发生日食或月食的时候,古人把普通的流通币磨成锯齿状或六角形等,挂在小孩的摇篮上,以寄托美好祝愿,这样的“花钱”都可能成为未来收藏的“绩优股”。
宋代“花钱”拍到上万元
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告诉记者,由于“花钱”不属于流通货币,之前在钱币收藏领域并不被关注,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借助网络收藏交流“花钱”的人才逐渐形成气候。如今“花钱”收藏价格整体来讲,一年翻一番,从几百元到几万几十万不等,如今想再像90年代那样几块钱、几十块“捡个漏”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金价震荡 币市依旧活跃 上篇文章:澳门连体钞背后的故事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黄河壶口型张坚守37元附近(图)
- 生日钞面额一角卖百元
- 5月13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3月13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9月14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生肖币将收官 鸡币升值潜力大
- 6月11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6月29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12月07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壬辰龙金银纪念币逆势上涨
- 熊猫金币也有假(图)
- 新疆出土多语种历史钱币
- 钱币收藏:钱眼里面看门道
- 3月1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11月11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申城日全食纪念邮票俏销(图)
- 云洲古玩城将办大铜章在中国30年回顾...
- 2月13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央行新闻处称未听说增发6000万张奥...
- 2月2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第八届东方国拍大型钱币拍卖会举槌
- 2月1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盖过邮戳的邮票同样也是宝
- 古代钱币上的书法
- 第四套人民币整版连体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