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传统家具榫卯技艺 枯木待逢春
文:郝学娟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徐光祥工作间的墙上挂满了手锯、凿子、木条等工作器材,却找不到一根钉子、闻不到一丝粘合胶的味道。

“锯、凿、刨等几个步骤反复打磨做成一榫一卯,一穿一插,一张木案板就和木腿联结在一起了。”正在为桌案板凿卯眼的徐光祥向记者介绍说:“整个过程无钉无胶,老祖宗的榫卯技艺让家具‘天衣无缝’,牢固结实。”

5月4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徐光祥位于济南董家镇的家,亲手打制的八仙桌、圈椅、书柜等明式榫卯技艺柴木家具摆满了整个房间。庭院中一个简易工作间是徐光祥常年“奋斗”的地方。
年届古稀的徐光祥18岁开始学习明式家具制作工艺,与木头结伴了近50年。
徐光祥介绍说,明式家具技艺明初由山西工匠带入济南,在当地传承发展了几百年,保留了榫卯技艺等中国古代家具制作技艺的优秀木工工艺。

“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钉无胶,却让家具严丝合缝、结实耐用。”徐光祥说,一个好的榫卯结构不仅要组装起来严丝合缝,还要便于拆卸运输。“制作榫卯结构很少用到图纸,非常考验工匠的经验及技术,随着时间推移,能做好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三碰肩、粽角榫、楔钉榫……徐光祥指着家具上细微的联结处介绍说,传承祖辈技艺加上自身琢磨练习,目前已掌握了30余种榫卯结构制作技艺。
古时民间掌握“三碰肩”榫卯结构制作技艺的木工就不多见。“榫卯都是锯上的功夫,只有熟练掌握各种锯法,才能制作出各种复杂的榫卯结构。”
虽然榫卯技艺不用胶的特性,正日益被追求家居环保的人们所追捧,但是徐光祥仍苦恼手艺传承。用榫卯技艺方式制作家具,费时费力,拜师学艺的人本就不多,能坚持下来更寥寥无几,“以榫卯工艺著称的济南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这些从明朝传下来的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是徐光祥至今坚持的一个动力,“希望榫卯技艺‘枯木’能再‘逢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江西宜丰发现金丝楠木老屋 70余根梁柱重近40吨 上篇文章:常州男子买到山寨红木家具 获赔405万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 荆浩《笔法记》之“物象之源”再发现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四:双错4连体...
- 什么是绿釉?其特点是什么?
- 扬州神秘品字金饰亮相国博
- 宣德炉为何成为传世之宝
- 揭秘赝品变真招数 X光能让新瓷变古董
- 青田石刻:一块石雕的时空旅行
- 康熙青花瓷的30个特点
- 清康熙黄地斗彩云龙纹碗106.95万...
- 哪些连体钞品种发行量较少
- 老货不见得贵 新货不见得便宜
- 玛瑙巧辨识:真玛瑙少有瑕疵 假玛瑙则...
- 大清铜元收藏入门功夫(一)
- 千年古琴音收藏不绝声 如何收藏和辨识...
- 赌石江湖故事:不切到最后 谁也不知道...
-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 布兰妮这幅画卖了1万美元 被娱乐圈...
- 黄龙玉实为黄蜡石非真玉
- 收藏问答
-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稀世珍宝
- 藏品并非越老越值钱 因人因时价格弹性...
- 翡翠收藏弄清三概念
- 拍卖奢华:珠宝拍品投资必知
- 晚清英国驻华外交代表机关公文的“中国...
- 文物专家今天鉴宝 家中古董大多太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