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收藏的熨斗见证宁波历史文化(图)
来源/作者:网络 |

明代精雕熨斗

中间那个是烟囱熨斗
宁波不仅是著名的红帮裁缝发源地,还有可能是熨斗种类最多的地区。
当地民间收藏者曹洪年正在努力证明这一点。
十多年前,他就开始收藏各种散落在宁波民间的熨斗。这个五一,他要为自己的藏品办个小展览,地点就在他所居住的社区——明楼街道徐家社区。
“这些熨斗摆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熨斗的演变史,也是我们宁波民间文化的一种展示。”曹洪年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曹洪年在旧货市场上淘宝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小物件——纯铜质地的民国熨斗。
通过查阅资料,他得知宁波裁缝是出了名的,民间有很多这样的熨斗。尤其在一些制衣厂里,品种更加齐全。
从此,曹洪年开始收藏熨斗。最多的时候家里有100多个。有次,他抱着5个熨斗回家,差点被妻子赶出家门,因为连家里的过道上都堆满了熨斗。
熨斗收藏得多了,曹洪年发现,宁波的制衣历史确实悠久,而且,水准很高。
他举例说,民国时期,宁波的熨斗上多了一个“小烟囱”,这是出风口,当时的熨斗是利用煤炭加热来熨烫衣物,煤炭会产生烟气,有了烟囱,熨衣服的人就不会被烟熏到了。
还有个三角形的青铜小熨斗,把手是木头做的,熨斗顶部与把手之间用一根十厘米长的细铁杆连着,形状很像古代的烙铁。“其实这个熨斗是用来熨衣服的边边角角的,大熨斗熨不到的地方,这个小熨斗能轻松搞定。”
熨斗
汉时称“威斗”、唐时称“金斗”、宋时称“火斗”、明时称“焦斗”。富贵人家用料华贵、制作精巧、雕龙刻凤,柄也考究。汉唐时“斗”内用热水就可以使用,明清时期改用木炭加热使用。据说熨斗最早历史可追溯至商代,原作为刑具而发明,专门熨烫人的肌肤,到了汉代,其功能用于熨烫衣服并流行于明清。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他创台当代艺术最高拍卖纪录(图) 上篇文章:乾隆胆瓶4770万港元拍出(图)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年底贺岁金条供不应求 业内提醒应量力...
- 2009艺术领域可谓重焕活力
- 马未都签售新书启用原子印章
- 吴昌硕齐白石等作品集二百余件将在北京...
- 迈克·魁恩:艺术的阴郁 社会的关切
- 元白釉瓷:貌不惊人独显精贵
- 火花收藏小画面中看大世界
- 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在上海嘉定开门迎客
- 这一把,青海玉能玩大吗
- 中拍荟萃73件精品瓷器:从拍品鉴赏中...
- 尤伦斯珍藏的部分中国古代绘画将出售(...
- 任政题书:堪称精美典雅
- 嵩山少林寺巨剑现身哈尔滨
- 明宣德时期冲天耳炉赏析
- 第2阶段门票售出45万张 公众更看重...
- 探秘苏州档案馆:与奇珍异宝联系在一起...
- 2007至2008年最赚钱的艺术拍品...
- 毛泽东用瓷:一套酒具价值300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