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中国文人书画的一缕余香
来源/作者:网络 |

山水诗词册页/1985年
编者按
在这个书画艺术变得越来越“职业”也越来越“商业”的年代,在这个文人书画与传统文人一道式微的年代,张充和女士的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流传上千年的中国文人书画的一缕余香,韵味优雅,弥足珍贵。
1913年,张充和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合肥。曾祖张树声为晚清名宦,父亲张冀牖曾在苏州办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但张充和出生后不久即被祖母抱养,在安徽老家接受传统教育,直至十六岁才回到苏州接受新式教育。1934年,张充和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抵达昆明,任职教育部,和朱自清、沈从文等一起编教科书。1940年,张充和转往重庆,任职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在此期间,她成为沈尹默先生的学生。1947年,张充和应邀到北大教授书法和昆曲。1949年,张充和随丈夫、德裔美籍学者、著名汉学家傅汉思赴美定居。1949年至1959年,张充和任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1961年起,张充和在耶魯大学美术学院讲授中国书法,直至1985年退休。
张充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有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造诣。她工诗词,年轻时曾请戏曲专家吴梅先生为她改词。沈尹默先生曾以“词旨清新,无纤毫俗尘”来评价她的词。她还通音律,能度曲,每有佳作,辄横笛吹奏。张充和自幼研习昆曲。1940年,她在重庆主演昆曲《游园惊梦》,文化界为之轰动。移居美国后,她长期担任美国昆曲学会顾问,为在西方介绍中国戏曲做出了贡献。
书法是张充和一生的爱好。她五岁学书,初以颜字打基础,后兼学诸家,于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皆有所擅。二十多岁时所作小楷,气息清朗,格调高雅。流寓重庆时,在沈尹默先生的建议下,研习汉碑、六朝墓志,书风转向高古。今天已是97岁高龄的她,不复登台表演昆曲,也很少作诗赋词,但依旧每日临池不辍。张充和于绘画虽不曾师事名家,但家中旧藏古画甚多,所临名迹亦勤,加之书法功力好,兴之所至,寄情点染,别成韵致。
张充和的诗书画是历史悠久的文人艺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在这种传统中,一个艺术家的人生阅历、学养、艺术都息息相关,融为一体。
■摘编/小艾(本文摘编自《张充和的生平与艺术》,作者白谦慎)
■供图/小詹(本版图片选自《张充和诗书画选》,三联书店即出)
▲山水诗词册页/1985年
诗书画合璧的册页是张充和的得意之作,此为其中之一。山水多是拟古之作,如米家山、倪瓒、董其昌的风格,信手点染,清新可爱。小楷瘦劲清峻,法度之外,可见生动活泼。
这幅隶书作品,掺入篆书元素,十分古朴。对联的句子是张充和所作七律《寻幽》中的两句,颇能反映她淡泊的人生观。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郑逸梅收到的九十寿联赏析 上篇文章:投资近现代书画最为稳当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明崇祯青花官窑器物少署名
- 钟山文艺大讲坛|孙晓云:拿起毛笔我就...
- 胡润发布艺术家身价排行榜 川渝7人上...
- 边开出租车边盗墓 分赃得2000元吃...
- 汕头瓶内画将亮相世博会
- 男子将9.5亿元天价奇石降为9500...
- 篆刻艺术家谭玉伟陶瓷印
- 宋代汝窑青天色三丁洗标价50万元(图...
- 胡润首个中国当代艺术家身价排行榜遭质...
- 南京连环画收藏协会成立 将举办连环画...
- 胸中有世界 笔下纳百川——记书画家宁...
- 2008艺术大事记
- 水墨澄观——丁酉四人书画精品展于宿州...
- 798艺术节9月18日开幕 仍主打青...
- 贺天健《秋江行舟图》
- 国内体量最大的碎钞艺术品亮相郑州
- 杨青《放牧图》瓷瓶赏析
- 自闭症男孩高速路上狂奔 民警陪其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