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顾景舟创作身价百万紫砂壶亮相
来源/作者:网络 |

▲价值百万元的宜兴紫砂壶“菱花线圆壶”现身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
价值百万元的宜兴紫砂壶真迹“菱花线圆壶”上周五现身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这是我国已故“壶艺泰斗”顾景舟创作的主要遗作之一,吸引大量紫砂文化爱好者。展出的198件(套)紫砂作品中不乏建国以来泰斗级人物的作品如顾景舟、蒋容等,也有当代国家级大师鲍志强、江苏省级大师曹婉芬等的精品展出。
展览像一个紫砂文化大课堂
“宜兴紫砂文化邀请展”是宝安区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举办的重大文化系列活动之一,16日上午在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正式揭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曹婉芬等30位名家专程来宝安传播紫砂文化,其中国家级大师6人。
近年来,宝安坊间紫砂收藏蔚然成风。据宝安收藏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宝安紫砂收藏爱好者有1000人左右。人们收藏的不只是壶,而是其背后深邃的、值得人细细品味的紫砂文化。
谈及宝安紫砂壶收藏时,宝安收藏协会会长刘祥凤用了“潜伏”两字。刘祥凤告诉记者,这次紫砂文化展规格高,人数多,展览内容全面。包括紫砂原矿和紫砂泥展示、紫砂壶现场制作、紫砂文化知识讲座与鉴赏、紫砂壶展示等,如果说在以前的展览中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库和解说对紫砂壶作品进行了解,那么这次展览则像一个紫砂文化大课堂,主办方力图通过展览让更多的深圳人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紫砂文化,并且如何去收藏和鉴赏。
不断创新是紫砂艺术生命所在
在展览现场,紫砂工艺领域的“双料”大师鲍志强做了《怎样认识紫砂文化传统》的精彩讲座,他从紫砂壶的历史起源、原料、文化、造型、鉴定、收藏等多个角度和深圳的紫砂壶爱好者进行了交流。他谈到,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紫砂开始制成壶,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紫砂泥原料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皆产自宜兴。
鲍志强表示,欣赏紫砂壶,以往一般只注意紫砂壶质量的优劣、紫泥含砂量的多少、壶体造型的俊丑、注茗功能的大小、工艺技巧的粗细以及装饰形式的简繁等,很少有人深究紫砂壶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然而,在人们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今天,选壶、用壶、藏壶时都十分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作为选壶的标准和重要内容之一。鲍志强认为,不断创新是紫砂艺术的生命所在,自己“不薄今人爱古人,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当代文化内涵,还要有自己的艺术个性,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紫砂艺术精品。”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清朝珠拍天价引起古珠收藏热(图) 上篇文章:世界地球日:不可忽视的黑马题材
网友评论 (1)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渊源与流变——二王及帖系书风
- 高剑父高奇峰赝品常用旧日本画改款而成
-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刘春于明日南京蓝...
- 破喂鸡罐经鉴定为稀世古瓷
- 吉祥鱼盘的价值:从普通藏品中探讨文化...
- 观商毅作品感言:空灵纯净 画如其人
- 黄苗子藏品拍品100%成交
- 清代描金紫砂壶:讲究竹节和圆弧的融合
- 深圳藏家20年收藏近600方印章(图...
- 瓷器收藏:藏家要避免博而不深
- 季羡林独子:无路可走只能和北大打官司
- 中国当代艺品由兴而衰探因:头脑发热的...
- 康熙墨宝慈禧画作昨起浙博展示
- 毛泽东保存的那些火柴盒
- 日本陶瓷艺术家作品展即将登陆上海美术...
- 陈逸飞遗作《雾里水乡》昨日杭城露面(...
- 奥运收藏价值显现
- 全国最大瓷器宫灯:2万只碟碗扎成9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