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马未都新春话贺卡:名帖贺卡的前生今世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牛年贺卡 资料图片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 “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道功能越来越世俗化。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派人呈送,好处多多,一人可以多送,还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还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拉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浏览次数:1056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