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艺术经营者赶上好时机 画廊经营巧借东风(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张中伟
  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廊开业,越来越大的艺术区建立,艺术经营者们也在感叹“赶上了好时候”。
  在火热艺术品价格飙升的背后,在更多艺术家升级“千万元俱乐部”的同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本土画廊在国际化竞争中遭遇到国际画廊的冲击而显示出的弱势。除了资本的弱势,更多的是大环境的催生使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廊还没有站稳。
  如何面对国际艺术品市场?如何让本土画廊在国际上逐渐提升竞争力?画廊所缺失的不仅仅是财力或是资本,更多的则是其在面对艺术市场竞争时应该具有的心态和意识。心态不好,特别是盲目追逐短期利益,在艺术品市场上是要吃大亏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画廊已经逐渐转换心态,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毕竟,外来画廊要立足,缺失的虽不是资本或者是成熟模式,但可能遭遇所谓“成熟模式”与本土融合时所体现出的不可调和性。任何所谓的画廊“大鳄”,在面对中国艺术市场时,都需要去适应中国的国情。这给本土画廊带来了机遇。那么,画廊该从哪些方面学会借力呢?
  借学术之风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搞收藏不是投机,也不是赶时髦,而是一种严肃的艺术品收藏行为。这种收藏,必须建立在学术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学习基础之上,讲究“来龙去脉”。但是,现在很多画廊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整体经营没有模式,没有定位,今天谁好卖就卖谁的,明天谁火了就办谁的展览,这种投机也许在目前有一定市场,但是绝不是长久之计。目前,各大院校均已成为各种艺术研究的核心,画廊不妨依托各大美术院校,与院校结成“对子”,特别是与学术氛围浓厚、活跃的院校联合,发掘、包装新的代理艺术家。从长远角度看,不失为一种好的发展趋势。
  借媒体之风
  中国的艺术媒体在关注艺术市场特别是画廊、艺术家方面,是比较慷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艺术媒体助热了目前“火热的艺术品市场”。媒体不但为画廊提供学术理论支持,也在传播艺术思维,更在发掘每一个潜在的艺术名家。对于画廊来说,这种媒体关注度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但是,目前很多画廊却意识不到这种传播力的可贵,局限在小圈子中,这种思维需要改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作用的扩大,媒体力量已经成为画廊竞争所必须借助的公信力。
  借同行之风
  在中国,生意场上有句话叫“同行是冤家”。在各大艺术区崛起的今天,画廊竞争已经不是你和我的竞争,特别是面对国际艺术市场竞争时,国内画廊之间成为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状态,也只有这种状态,在遭遇国际竞争时,国内画廊才会具有抗风险能力。任何的单打独斗都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竞争思路了。而由几家画廊联合策展、办展正逐渐成为画廊间合作的经典模式。在不同的艺术区、不同的画廊间,甚至不同的地域都可以互通有无,不但会增加展览的影响力,还可以实现多种共赢。
  借博览会、拍卖会之风
  每年,全国都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博览会、艺术沙龙、画廊博览会以及各大拍卖公司的春秋大拍,为艺术界带来了巨大的买家人气,各大买家、藏家会齐聚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这也为这些地方的画廊带来巨大的买家人气。作为画廊,不妨在此期间策划几个有影响的展览,也可以做一些相关的宣传,聚集买家人气,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吸引买家目光。
  借金融业入驻艺术市场之风
  随着2006年民生银行进驻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业进驻艺术品行业成为未来艺术品投资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其他各大银行也开始关注艺术市场,对于艺术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大机遇。作为画廊,不妨与各大银行、基金、高档俱乐部合作,配合局部小型展览、小型PARTY,不定期为银行从业者、银行大客户等提供关于艺术品投资的咨询、知识等,一方面可以提升画廊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发掘潜在的藏家客户,这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发展思路。
浏览次数:801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