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唐玄宗良驹纽约仰首嘶鸣(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唐玄宗良驹纽约仰首嘶鸣(图)
赵孟頫的《人马图》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艺术更具相通性的了——话虽如此,但当普通西方观众遇到东方绘画时,依然会面临艺术语言解读困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为消除西方观众品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时遇到的理解障碍,于日前推出特展《书画名品的奥妙:如何解读中国画》,参与展出的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画藏品数目虽不算大,但包括《照夜白图》(唐代韩幹所绘唐玄宗最爱的良驹 “照夜白”)等36件书画,从唐至清,前后跨越了1000年,博物馆为充分发掘其东方之美,特别辟出展室对其中的多幅作品进行了局部展示。
  早报记者 程奕 编译
  对于此次中国书画珍品特展,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说:“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仅靠文字不足以达其内涵。正如中国古诗所言‘诗是立体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这句话简练地点明了图像与文字的异同,并启发我策划此次展览。我们将为大家深入解析每件展品,让观者深入感受由中国古代大师所创造的‘无声诗’。”一些作品的细部被放大成5尺高的彩色图像。事实上,策展方认为,作品的宏伟气势并不在于其尺幅大小。之所以要放大细部,是为了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创作者在绘画时凝神屏气之状态。另一方面,这种展示方式也便于艺术史研究者向观众解释其“书画同源”理论。学者从书法入手,探究中国艺术的整个发展渊源,中国文字是对有形世界的提炼后并转化成简洁的线条描摹而得,而绘画作品中的题跋也是不容忽视的解读注释。
  博物馆同时出版了由何慕文撰写的《如何看懂中国画 》同名专刊。在书中,他特别指出,从8世纪至18世纪中国传统绘画始终旨在强调效果表现,并据此建立严格的规则,这些规则在漫长的欧洲美术史中都找不到可比较之处。2000年前,中国艺术已经开始走上了表达哲学思想的终极之路,但何慕文书中提及展出作品多为大都会博物馆馆藏,所以论及作品的时间段并未如此之广,但仍不失具有高端普及作用。
  数十件珍品难得亮相
  唐天宝年间韩幹所绘《照夜白图》与赵孟頫的《人马图》同处一个展室。而《照夜白图》也是大都会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这件作品因为题跋极多,颇具可解读性而成为此次展览的重要展品。画家所描绘的是唐玄宗最喜欢的良驹 “照夜白”。图中被拴在马柱上的“照夜白”仰首嘶鸣,奋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满生命的动感。马的体态肥壮矫健,唐韵十足。据专家考证,马的头、颈、前身为真迹,而后半身为后人补笔,马尾巴已不存。又有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所题“彦远”二字。卷前有何子洇、吴说题首。卷后有元代危素及沈德潜等十一人题跋。图后上有南唐后主李煜所题“韩幹照夜白”。这幅《照夜白图》中,画家以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唯在马首、腹腿等部位略施淡墨渲染,这种绘画方法起源于唐被称为“白画”。
  赵孟頫所绘马匹,膘肥体壮与韩幹笔下的马一脉相承,被置于同一展室内。此幅《人马图》绘于1296年,画面题有“画固难,识画尤难,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媿唐人,也有识者许渠具眼。”又题:“吾自小年便爱画马,尔来得见韩幹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云”。
  画中手执缰绳的奚官神态释然,而马匹也未有奔跑飞跃之态,可视作是赵孟頫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表现。而在西方艺术评论家眼里,正是因为赵孟頫在书法上的造诣才使得他的绘画线条也同样具有传情达意之功效。
1 2
浏览次数:764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